6年级写事作文500字
更新时间:2025/8/7 15:57:00   移动版

  那一次,我战胜了恐惧

 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我站在游泳池边,看着水面上荡漾的波纹,双腿不由自主地发抖。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,也是我第一次在深水区游泳。

  "各就各位!"随着裁判的哨声响起,我和其他选手一起走上了跳台。我的手心沁出了汗珠,心脏"扑通扑通"跳得厉害。站在十米高的跳台上往下看,深蓝色的池水像一口无底洞,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差点溺水的经历。

  "预备——"我的双腿开始不听使唤地颤抖,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:"要不放弃吧?""我肯定游不过别人的......"就在这时,我听见看台上传来班主任李老师的声音:"小雨,加油!你是最棒的!"我抬头望去,看见李老师正用力地朝我挥手,旁边的同学们也都站了起来,挥舞着彩色的加油棒。

  我深吸一口气,闭上眼睛,回想起教练说过的话:"恐惧就像水中的波纹,你越害怕它,它就越会把你往下拉。"我慢慢调整呼吸,告诉自己:"我可以的,我已经练习了整整一年!"

  "跳!"随着发令声,我纵身跃入水中。清凉的水瞬间包围了我,我像一条自由的小鱼,按照平时训练的动作,有节奏地划水、蹬腿。渐渐地,我忘记了恐惧,耳边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划水的声音。

  当我触碰到终点时,计时器显示我的成绩比平时训练还快了两秒。虽然最终只获得了第三名,但当我接过奖牌时,心里比吃了蜜还甜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恐惧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勇敢面对,就一定能战胜它。

  阳台上的秘密基地

  那天放学后,我抱着断腿的课桌腿站在修配铺门口,铁皮门 “哐当” 一声撞在墙上,惊飞了檐下的麻雀。王师傅正蹲在地上补轮胎,油污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:“丫头,这木头上的钉子可得拔干净。”

  课桌是上周大扫除时被我撞坏的。看着讲台旁歪歪扭扭的桌子,班主任叹气的样子总在眼前晃。我攥着攒了两周的零花钱,在五金店买了木胶和砂纸,却在修配铺门口徘徊了三圈 —— 那些工具在玻璃柜里闪着冷光,像群不好惹的铁家伙。

  王师傅把课桌腿架在木凳上,羊角锤在他手里转了个圈,“笃笃” 两声就把弯钉子敲了出来。“你看这木纹,” 他用砂纸蹭着断口,木屑簌簌落在水泥地上,“顺着纹路粘,比原来还结实。” 我学着他的样子按住木胶瓶,红棕色的胶液在裂缝里漫开,像给木头喂了口糖浆。

  等胶干透的三天里,我每天放学都往修配铺跑。王师傅教我用刨子把毛刺刮平,铁皮工具箱里的刨刀闪着银光,推过木头时发出 “沙沙” 的轻响,像谁在低声唱歌。有次刨刀打滑,在我手背上划了道红痕,他赶紧从抽屉里翻出创可贴,包装上印着的小熊图案早就褪色了。

  课桌搬回教室那天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修补处,新木和旧木的纹路居然慢慢融在了一起。班主任摸着桌面笑:“比原来还稳当。” 我望着讲台上那道淡淡的修补痕,突然明白有些错误并不可怕 —— 就像这张课桌,裂缝里藏着的不仅是木胶,还有亲手弥补过错的勇气,和陌生人悄悄递来的温暖。

  现在每次路过修配铺,王师傅总隔着玻璃朝我摆手。他的铁皮工具箱还在老地方,只是最上层多了块新刨刀,刀柄上缠着我送的蓝布条。原来成长路上的小磕绊,总会有人悄悄帮我们递上创可贴,而那些被修好的裂缝,最终都会变成生命里最结实的地方。

  那支断铅的钢笔

  开学第一天,李老师送给我一支钢笔。乌黑的笔身上刻着银色花纹,在阳光下会泛起珍珠般的光泽。我把它别在校服口袋上,走路时总忍不住去摸一摸,笔帽上的金属扣已经被我摩挲得发亮。

  周三的作文课上,我正写到"奶奶的桂花糕"时,笔尖突然"咔"地断了。铅芯卡在转折处,像根拔不出来的刺。我急得鼻尖冒汗,这可是要参加征文比赛的作文啊!前排的小林突然转过身,默默推来一支削好的铅笔。阳光透过窗户,在她递来的橡皮上投下一小块光斑。

  放学后,我攥着断笔去办公室找李老师。她正在批改作业,红钢笔在纸页上沙沙作响。听完我的叙述,她竟笑起来:"笔断得正是时候。"说着拉开抽屉,取出个雕花木盒——里面躺着各式各样的断笔,每一支都配着小纸条:"2020.9,写哭了一篇怀念爷爷的文章""2021.3,写完市级作文比赛最后一字"……

  "你看,"李老师把我的断笔放进木盒,"能写断笔的孩子,心里都藏着不得不说的故事。"她修好钢笔还给我时,夕阳正巧落在墨囊上,里面的蓝墨水突然像片微型的海,荡漾着细碎的金光。

  现在这支钢笔依然会断铅,但我不再慌张。因为知道那些卡在转折处的铅芯,终将成为成长的印记。就像李老师木盒里的纸条,每段"事故"背后,都藏着即将破茧的故事。

  那一次,我学会了说“谢谢”

  六年级上学期,学校举行“图书漂流”活动,要求每人捐一本书,并在扉页写一句寄语。我想把《哈利·波特》捐出去,可那是我十岁生日时爸爸跑遍全城才买到的精装版,书角还贴着金色飞贼的贴纸。犹豫再三,我还是把它放进书包,心里却像吊着十五个水桶。

  捐书那天,操场上摆满了桌子。我把书递过去,负责登记的是隔壁班的林晓——一个总穿旧校服的瘦小女孩。她接过书,眼睛一下子亮了:“哇,精装版,我找了很久!”说着,她打开扉页,却停住了笔,抬头看我:“真的要捐吗?你不用勉强。”一句话戳中我的心事,我嗫嚅着没回答。她又轻声补了一句:“要不你先拿回去,想好了再来?”

  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捐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而是为了让书找到真正需要它的人。我深吸一口气,在扉页写下:“愿魔法陪你长大。”然后把书郑重地放回她手里:“送给你。”林晓愣了两秒,嘴角扬起大大的弧度,像突然绽放的向日葵。她对我鞠了一躬,声音清脆:“谢谢你!”

  简单三个字,却像一束阳光照进心里。原来,给予和接受,都可以这么温暖。后来,我在漂流书架上看到那本《哈利·波特》,扉页多了一行小字:“谢谢你的魔法,也谢谢你的信任。”署名是林晓。我轻轻合上书本,心里默默说:其实,该说谢谢的是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