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满分作文600字
更新时间:2025/8/14 21:25:00   移动版

  粽叶飘香时作文

  "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"每当听到这首童谣,我就会想起外婆家那弥漫着粽叶清香的小院,以及记忆里最温暖的端午节。

 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艾草叶上,我和妈妈就提着竹篮去早市采购。竹篓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泛着油光,雪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中,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。最让我期待的是那包粽子的主角——碧绿的芦苇叶,它们被扎成一捆,还带着清晨的露水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

  外婆的厨房总是最热闹的地方。她戴着老花镜,灵巧地将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,舀一勺糯米,放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再铺上一层糯米。我总爱蹲在旁边,看着她布满皱纹的手指上下翻飞,翠绿的粽叶在她手中转瞬间就变成了棱角分明的三角粽。系粽子的棉线在她手里跳舞,三两下就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。

  "小馋猫,来帮我按住绳子。"外婆笑着招呼我。我学着大人的样子,笨拙地帮忙按住粽子,却总是控制不好力度。外婆手把手教我:"要像对待小宝宝一样温柔。"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在我手里诞生时,外婆的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。

  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插上了艾草,空气中飘荡着雄黄酒的辛香。我迫不及待地剥开自己包的粽子,糯米晶莹剔透,肥肉的油脂渗进糯米里,咬一口,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。外婆端来雄黄酒,用筷子蘸了点轻轻点在我的额头上,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瘟。

  如今,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现成的粽子,但总少了那份亲手包制的温度。每到端午节,我总会想起外婆家的小院,想起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温暖的手,想起粽叶包裹着的,是家的味道,是传承的温度,更是端午节最珍贵的记忆。

  粽香里的端午情

  端午的晨曦,轻悄悄地揭开了节日的幕布。日光似薄纱,透过叶间罅隙,在地上洒下碎金。街头巷尾,满是端午独有的烟火气,糯米、粽叶的清香,丝丝缕缕,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。

  家中,奶奶早已在厨房忙碌开来。她那满是岁月褶皱的手,熟练地摆弄着粽叶、糯米与红枣。我搬来小板凳,坐在一旁,满心好奇地看着。只见她将粽叶轻轻一卷,粽叶便听话地成了漏斗状,接着舀入雪白的糯米,再放入颗颗饱满如红宝石般的红枣,随后粽叶上下翻飞,三两下就把馅料包裹得严严实实,最后用棉线一绕、一系,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稳稳立在了盘中。

  我跃跃欲试,拿起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操作,可粽叶在我手中却格外不听话,不是漏米,就是包不成形。奶奶笑着在一旁耐心指导:“手再稳些,粽叶边缘压紧咯。” 在奶奶的帮助下,我终于包出了一个模样虽不完美,却满含心意的粽子。

  午后,阳光炽热,我们来到河边看赛龙舟。河岸上人山人海,呐喊声、助威声交织成一片。只见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,在水面飞驰。龙舟上的选手们身着鲜艳服饰,动作整齐划一,奋力划桨,溅起层层雪白的水花。船头的鼓手,有节奏地敲打着鼓面,那激昂的鼓点,似要将端午的激情燃至沸点,为选手们注入无穷的力量。每一艘龙舟都鼓足劲儿,你追我赶,向着终点全力冲刺,场面热烈非凡。

  夜晚,月色如水。一家人围坐于庭院,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。剥开粽叶,软糯的糯米裹挟着红枣的香甜瞬间弥漫开来。咬上一口,细腻的口感在舌尖散开,甜蜜的滋味直抵心间。奶奶又给我们讲起了屈原的故事,在柔和的月光下,那些古老的传说,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力。

  端午,不只是一个节日,它是传统文化的延续,是家人团聚的温馨,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。在粽香与欢笑里,端午的情韵,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,岁岁年年,绵延不绝 。

  艾香深处的端午

  清晨五时,露珠还在艾草上打盹,外婆已经挎着竹篮从早市归来。她身上沾着湿漉漉的草木香,篮里的粽叶还卷着山涧的晨雾。我踮脚去够门楣上的陈年艾束,簌簌落下的灰尘里,藏着去岁端午的阳光。

  灶间里,外婆把两片粽叶叠成小舟形状,糯米"沙沙"地流进去。她枯枝般的手指翻飞间,突然变魔术似的塞进一颗蜜枣。"这颗是给我们小馋猫的。"皱纹里淌出蜂蜜般的笑意。柴灶烧起来时,整个厨房弥漫着草木灰的气息,铁锅沿冒出白汽,像龙舟划过的浪痕。

  午后,整个巷子突然安静下来。男人们都在江边看龙舟赛,我们女孩被留在家里缝香囊。表姐把丝线绕成五彩络子,我往布袋里填艾叶和菖蒲,空气里飘着微苦的清香。外婆说这些药材是"端午的铠甲",能挡住整个夏天的蚊虫与病痛。

  黄昏时分下起太阳雨,我们挤在屋檐下吃粽子。外公把雄黄酒点在妹妹额头上,画出一个歪歪扭扭的"王"字。雨停时,江面飘来隐约的鼓点声,那是迟归的龙舟在暮色里收桨。外婆解开围裙,露出系了五色丝线的腕绳——那是昨夜趁我们睡着时,她照着古书上的图谱偷偷编的。

  如今超市的冰柜里躺着真空包装的粽子,可再没有一颗能甜过外婆塞进粽叶里的蜜枣。每当端午临近,我总会在门把手上挂一束新鲜艾草,学着外婆的样子把粽叶折成小舟。飘散的艾香里,那些被五色绳系住的旧时光,永远停泊在记忆的港湾。

  端午情思

  端午节,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,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。每到端午,空气中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,街头巷尾回荡着欢快的笑声,而我的心中,也总会涌起一股浓浓的怀恋与敬意。

  记得小时候,端午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之一。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边,我便被一阵阵熟悉的香味唤醒。那是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,她在为我准备端午节的传统美食——粽子。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,看着奶奶熟练地将糯米、红枣、花生等食材包裹在粽叶中,再用细绳扎紧。不一会儿,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诞生了。我好奇地凑近,那股粽叶与糯米混合的清香扑鼻而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奶奶总是会先煮上几个粽子,让我解馋。剥开粽叶,露出晶莹剔透的糯米,咬上一口,软糯香甜,满口留香。那一刻,我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。

  除了粽子,端午节还有许多富有意义的习俗。比如挂艾草。每到端午前夕,奶奶便会去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艾草,挂在门楣上。她说,艾草可以驱邪避病,保佑家人平安。我虽然不太懂其中的道理,但看到那青翠的艾草在风中摇曳,心中便充满了安全感。还有赛龙舟,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。虽然我们小镇没有宽阔的江河,无法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,但每年端午,爸爸都会带我看相关的视频。看着那一条条龙舟在水面上飞驰,划手们齐心协力、奋勇争先,鼓声震天,呐喊声此起彼伏,我的心中也热血沸腾。我为那些勇敢的划手们欢呼,为他们团结拼搏的精神所折服。

  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逐渐了解到端午节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。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屈原一生忧国忧民,以身殉国,他的精神品质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。每到端午,我们吃粽子、赛龙舟,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,更是为了缅怀先贤,传承爱国情怀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学会了感恩,感恩那些为国家、为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们;我也学会了担当,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。

  如今,端午节依然如约而至,而我也从那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名中学生。虽然生活节奏加快,许多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简化,但端午节在我心中的分量却从未减轻。每到端午,我依然会想起奶奶包的粽子,想起门楣上挂着的艾草,想起那些飞驰的龙舟。这些记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串联起我对端午节的无尽情思。它们让我明白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传统文化的根脉永远不能断裂。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让古老的端午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  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一种精神的延续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一起缅怀先贤,品味传统,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与力量。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能够代代相传,愿我们的民族精神永远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