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像一条悄悄流淌的河,回头看时,才发现水已没过脚踝。五年级那年夏天,我第一次独自乘车去市区参加钢琴比赛,短短三小时,却成了我生命里一条清晰的刻度。

清晨五点半,外婆把热乎乎的鸡蛋塞进我书包,反复叮嘱:"别怕,要长大,总要一个人上路。"我点头,却把她给的硬币攥得发烫。六路公交摇摇晃晃,车窗外的稻田向后退去,像外婆挥动的手,越来越小。我突然鼻子发酸——原来独自出发的第一步,是学会把眼泪留在眼眶里。
车上人渐多,一位抱小孩的阿姨站在我旁边。我犹豫再三,还是起身让座。阿姨笑着道谢,孩子好奇地盯着我胸前的参赛证。"姐姐是去表演吗?"我腼腆地"嗯"了一声,却在这一声里听见自己的心跳:原来被需要的感觉,可以让胆怯退后一步。
转车时,我下错站,眼看时间只剩四十分钟。导航不会用,我急得原地打转。一位环卫爷爷提醒我:"往前走到红绿灯,右拐就是文化宫。"我一路小跑,汗水顺着琴谱袋往下滴。那一刻,我第一次明白:成长不是顺着地图,而是在迷路里找方向。
比赛结束,我拿到生平第一座奖杯——银奖。灯光下,小小的我捧着亮闪闪的奖牌,忽然想起车上让出的座位、想起环卫爷爷的指路、更想起外婆在村头挥动的手。原来,成长不是一个人的独舞,而是把别人的温暖折成纸船,载着下一次的自己。
回家路上,我把奖杯用外套包好,像揣着一团火。车窗外的晚霞铺满天际,比任何奖状都耀眼。我知道,那条名为"成长"的河还在流,而我已学会独自上船,也学会把船桨递给更需要的人。等我再回到村口,一定能把这一路的光,说给外婆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