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角的修鞋摊
老周的修鞋摊支在银行门口的梧桐树下,铁皮工具箱擦得比柜台玻璃还亮。他总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袖口卷到肘部,露出结实的小臂,上面布满细密的茧子,像老树皮的纹路。
有次我去修运动鞋,见他正给一位老太太钉鞋跟。老太太耳背,问了三遍价钱,他便笑眯眯地答了三遍,声音不大,却字字清晰。锤子起落时总特意放慢速度,生怕震着老人。后来才发现,他给所有老人修鞋都这样,仿佛手里握的不是铁锤,而是易碎的瓷器。
暴雨突至的午后,我躲进他的遮阳棚。见他正把工具箱里的零件往塑料袋里裹,而旁边的电动车座上,盖着他自己的棉布褂子 —— 那是位顾客忘在这里的车。雨水顺着棚顶淌成帘子,他弯腰系塑料袋的动作,像在呵护一捧刚抽芽的种子。
收摊时,他总会把周围的纸屑捡进铁盒,连梧桐叶都码得整整齐齐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,和工具箱、缝纫机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幅温暖的剪纸。
一束光的温度
地铁车厢微微摇晃,陈教授扶了扶眼镜,继续读着手中的古籍。他灰白的鬓角在顶灯下泛着银光,深蓝色中山装的袖口已经有些发白,却洗得干干净净。
突然,一个染着黄发的年轻人挤过来,不小心踩了陈教授的皮鞋。"对不起啊老头儿。"年轻人随口嘟囔着,眼睛始终没离开手机屏幕。我注意到陈教授的皮鞋上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灰印,但他只是轻轻"嗯"了一声,掏出方格手帕,弯腰擦净了鞋面。
到站时,一位孕妇踉跄着挤向车门。陈教授立即起身让座,左手虚护在她身后,右手稳稳托住她的肘部。"您当心。"他的声音像浸过温水般柔和。孕妇道谢时,我看见他眼角笑出的皱纹里盛着细碎的光。
出站时下起了雨。陈教授在闸机口停下,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把黑伞,递给旁边淋雨的中学生。"拿着吧,我办公室还有备用的。"没等学生推辞,他已走入雨中,背影在雨幕中渐渐模糊。那把伞的木质柄上,刻着"赠恩师"三个小字。
便利店门口,流浪猫正舔着陈教授放下的猫粮。店员笑着说:"这位老先生天天都来,下雨时还给猫窝垫毛巾。"我望着湿漉漉的地面上,那些被他细心摆成花朵形状的猫粮,突然明白修养不是贴在身上的标签,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光,温暖着每一个与之相遇的生命。
一个有修养的人
真正有修养的人,往往不张扬,却能在细节中体现教养。他们说话温和,从不随意打断别人,即使意见不同,也会耐心倾听,再礼貌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他们尊重他人,无论对方身份高低,都会以礼相待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,排队时不插队,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伸出援手。他们的善良不是刻意表现,而是融入生活的习惯。
有修养的人,遇事冷静,不轻易发脾气。即使遇到不公,也能理性沟通,而不是歇斯底里地争吵。他们懂得控制情绪,用平和的态度化解矛盾。
修养不是学历高低,而是待人接物的态度。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,会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,也让世界多一份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