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卖报纸
周末的清晨,我抱着十份报纸站在公交站台旁,塑料绳勒得手指发红。这是妈妈给我的 “体验任务”,要靠自己把报纸卖出去,赚来的钱可以买想要的漫画书。
起初我怎么也张不开嘴。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,喉头像卡着颗话梅核。有位阿姨主动问:“小朋友,报纸多少钱一份?” 我慌得差点把报纸掉在地上,结结巴巴地说:“一、一块五。” 她递来两块钱,笑着摆摆手不用找零,我却非要从口袋里摸出五毛硬币塞给她 —— 妈妈说做生意要讲诚信。
太阳渐渐热起来,报纸还剩四份。我看见早餐店门口有群排队的叔叔,深吸一口气跑过去:“叔叔买份报纸吧,里面有今天的天气预报。” 有个戴眼镜的叔叔接过报纸,突然指着我的额头笑:“看你热的,快去买根冰棍。” 原来我的汗珠正顺着鼻尖往下掉,滴在报纸的头版上,晕开个小小的湿痕。
最后一份报纸卖给了扫马路的爷爷。他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零钱袋,慢慢数出三个五角硬币。我帮他把报纸折成小方块,塞进他的工具袋:“这样就不会被露水打湿了。” 爷爷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,拍了拍我的肩膀,掌心带着阳光的温度。
傍晚回家时,我攥着皱巴巴的纸币,手心全是汗。妈妈帮我把钱铺平,正好够买那本心仪的漫画书。可我突然不想买了,把钱放进存钱罐 —— 原来靠自己双手赚来的钱,比任何漫画书都让人开心。路灯亮起来时,我摸着口袋里剩下的半张报纸,上面的字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,却藏着比文字更珍贵的东西。
菜市场的交响曲
清晨五点半,我跟着卖豆腐的舅姥爷来到菜市场。路灯还亮着,市场里却早已灯火通明。舅姥爷的推车刚停稳,隔壁卖鱼的张叔就甩过来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:"老规矩,换你两块嫩豆腐!"鱼尾拍打水桶的"啪啪"声,成了晨曲的第一个音符。
我负责看守豆腐摊。六点刚过,穿睡衣的阿姨们就提着菜篮涌进来。"小掌柜,切两块钱的!"李奶奶的嗓门比她的秤砣还沉。我学着舅姥爷的样子下刀,豆腐却像淘气的果冻,总是切得歪歪扭扭。王阿姨笑着捏捏我的脸:"不碍事,碎豆腐烧汤更入味。"
最热闹的是早高峰。剁肉声、砍价声、支付宝到账提示音混成一片。我收钱找零忙得满头汗,突然发现装钱的饼干盒里多了颗薄荷糖——是那个总买豆腐脑的小姐姐偷偷放的。阳光从塑料棚顶漏下来,照得糖纸闪闪发亮,像落在零钱堆里的小星星。
收摊时,舅姥爷用最后一块豆腐给我做了碗豆花。撒上虾皮和葱花,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片。原来生活最真实的滋味,就藏在这些沾着鱼腥味的零钱里,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,在陌生人递来的一颗糖的甜意里。
体验生活
这个周末,妈妈说要带我去体验卖报纸的生活。天还没亮,我就兴奋地起床了,心里既期待又紧张。
清晨的报亭前,我领到了二十份报纸。这些报纸还带着油墨的清香,沉甸甸地捧在手里。妈妈帮我找了个十字路口的角落,这里人来人往,是个卖报的好地方。
"叔叔,要买份报纸吗?"我鼓起勇气拦住一位匆匆走过的上班族。他愣了一下,摇摇头快步走开了。我的脸一下子红了,手里的报纸突然变得烫手。这时,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走过来:"小朋友,给我一份吧。"我赶紧递上报纸,奶奶递来一块钱,我手忙脚乱地找零。
渐渐地,我找到了窍门。看见带孩子的家长就主动招呼,遇到晨练的老人就多介绍几句。有个戴眼镜的叔叔特别有意思,他接过报纸后还跟我聊起了新闻。原来卖报纸不只是收钱找钱,还要学会和人交流。
中午时分,我的报纸终于卖完了。数着赚来的二十块钱,我的手心全是汗。这二十块钱来得真不容易!想起刚才被拒绝时的难堪,现在却觉得特别珍贵。妈妈说要把钱捐给山区的小朋友,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回家的路上,我的腿又酸又疼,但心里却特别充实。原来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,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汗水。这次体验让我明白,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,也要学会用双手创造价值。这个周末,我不仅体验了生活,更收获了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