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项羽的作文题目
更新时间:2025/7/31 9:22:00   移动版

  乌江岸的英雄气

  翻开《史记》的楚汉相争篇,总忍不住在 “项羽” 二字上多停留片刻。这个力能扛鼎的楚霸王,虽未成就帝业,却在历史的长卷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英雄气。

  巨鹿城下的那场血战,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。当秦军的铁骑如黑云压城般袭来,诸侯联军皆作壁上观,唯有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。他手持长戟跃马当先,铠甲上的青铜纹饰在火光中闪着冷光,身后八千江东子弟呼声震野,将釜甑推入漳水的瞬间,溅起的浪花里仿佛都裹着必死的决心。那一战,秦军的壁垒被撕开缺口,章邯的旌旗倒在血泊之中,而项羽的战袍已被鲜血浸透,却依旧挺立如松。这不是鲁莽的匹夫之勇,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,是 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 的信念在刀锋上的绽放。

  鸿门宴上的犹豫,常被人诟病为妇人之仁。但我总觉得,那是英雄骨子里的骄傲。面对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帐中,他非但没有动怒,反而赐酒赐肉,目光里藏着对勇士的惺惺相惜。当刘邦借故离席,范增掷碎玉斗怒斥 “竖子不足与谋” 时,他望着帐外摇曳的烛火沉默不语。或许他早已看穿了刘邦的野心,却不屑用暗箭伤人的手段取胜。这种带着锋芒的磊落,比后世那些机关算尽的权谋,更让人动容。

  乌江亭长驾船相劝时,他却笑了。乌骓马在岸边不安地刨着蹄子,江东子弟的魂魄仿佛就在浪花里凝视。“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” 他将宝马赠予亭长,转身提剑迎向追兵。最后的厮杀里,他身被十余创,却仍能斩杀汉将数人,直至剑锋划过脖颈的瞬间,依旧保持着挺立的姿态。这不是认输,而是用生命捍卫了 “英雄” 二字的尊严。

  如今站在乌江岸边,江风依旧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。我仿佛看见那个披甲的身影立在船头,身后是燃烧的阿房宫,身前是滔滔江水。他或许不是完美的胜利者,却用热血与傲骨证明:真正的英雄,不在于是否登临绝顶,而在于始终坚守内心的道义与尊严。这种虽败犹荣的气概,如同乌江的流水,永远在历史的河床里激荡。

  乌江畔的英雄悲歌

 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,多少英雄豪杰都化作了一抔黄土。然而每当读到"力拔山兮气盖世"的诗句,我的眼前总会浮现那个在乌江边横刀自刎的身影——项羽。他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,短暂却耀眼,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。

  巨鹿城下,年轻的项羽破釜沉舟,以五万楚军大破四十万秦军。那是何等的气魄!他亲手砸碎炊具,沉没渡船,断绝了所有退路。火光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,也点燃了楚军破敌的决心。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,让后世无数人为之震撼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:"项羽晨朝将军,曰:'今日破秦必矣!'"字里行间,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份豪迈。

  鸿门宴上,项羽本可轻易除掉刘邦这个心腹大患。范增三次举起玉玦示意,项庄舞剑意在沛公。可项羽终究没有下手,不是因为他优柔寡断,而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贵族精神不容许自己用阴谋取胜。这种光明磊落的品格,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。宋代诗人李清照曾写道:"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"正是对他这种宁折不弯气节的最高礼赞。

  乌江岸边,当亭长划着小船劝他渡江时,项羽仰天长叹:"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"说罢拔剑自刎,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。这个结局看似悲壮,实则圆满——他宁愿选择有尊严地死去,也不愿苟且偷生。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评价:"项羽之死,天下莫不痛之。"因为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英雄的骨气与担当。

  两千多年过去,项羽的故事依然让人心潮澎湃。在这个崇尚成功学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记住: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局的成败,而是过程中展现的气节与品格。项羽虽然败了,但他用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,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。每当我遇到困难时,总会想起那个在乌江边挺直脊梁的西楚霸王——他教会我们,有些东西,比生命更值得坚守。

  我敬佩项羽

 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,多少英雄豪杰如流星般划过天际,唯有西楚霸王项羽,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他像一柄出鞘的利剑,锋芒毕露;又似一团燃烧的烈火,炽热耀眼。我敬佩他,不仅因为他的勇武盖世,更因为他那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。

  巨鹿城下,项羽率领五万楚军渡过漳河。他下令凿沉船只,砸碎炊具,只带三日干粮,向士卒表明"不破秦军终不还"的决心。面对四十万秦军精锐,项羽身先士卒,楚军将士个个以一当十,喊杀声惊天动地。这一战,项羽用破釜沉舟的勇气,书写了中国军事史上最辉煌的篇章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见他横刀立马的身影,听见他震天的怒吼,感受到他那"力拔山兮气盖世"的豪情。

  鸿门宴上,范增多次示意项羽除掉刘邦,项羽却始终按剑不发。他不是优柔寡断,而是不忍在酒席间暗算宾客。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,让多少后世政客汗颜?当刘邦借故逃脱时,项羽只是淡淡地说:"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"他不愿用阴谋诡计来成就霸业,宁可保持着贵族般的骄傲与坦荡。

  乌江之畔,项羽面对滚滚江水,拒绝了乌江亭长的渡船。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,宁可选择战死沙场。最后时刻,他仍保持着王者的尊严,对追杀他的汉军说:"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"于是自刎而死,血染乌江。这一刻,我看到的不是失败者的末路,而是一位英雄对气节的坚守。

 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,却如流星般璀璨夺目。他像一首悲壮的史诗,一曲激昂的战歌,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。我敬佩项羽,敬佩他那"破釜沉舟"的勇气,敬佩他那光明磊落的胸襟,更敬佩他宁死不屈的傲骨。在这个崇尚圆滑世故的时代,项羽的英雄气概,恰似一剂清醒良药,让我们铭记:人活着,总要有点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