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唱比赛作文(精选4篇)
更新时间:2025/8/3 11:19:00   移动版

  歌唱比赛

  礼堂的灯光暗下来时,我的手心已经汗湿了节目单。第三个出场的标签紧贴着我的名字"林小雨",像块烧红的烙铁。

  候场区弥漫着各种气味:发胶的化学香,演出服的樟脑味,还有前排选手留下的橘子味润喉糖气息。我机械地重复着声乐老师教的"气泡音"练习,突然听见主持人报幕:"有请下一位选手!"血液瞬间冲上耳膜,盖过了前奏钢琴声。

  踏上舞台的刹那,刺眼的聚光灯让我成了睁眼瞎。观众席化作一片模糊的黑海,只有第一排评委的眼镜片偶尔反出寒光。前两句歌词像被困在喉咙里的小鸟,翅膀扑棱却飞不出来。这时,侧幕突然传来熟悉的口哨声——是班主任王老师!她正用我从未见过的夸张表情比划"微笑"。

  奇迹般地,记忆突然苏醒。我想起每天放学后空教室里,夕阳如何把谱架染成金色;想起音乐老师说的"唱歌不是表演,是分享"。当副歌来临,我索性闭上眼睛,让《萱草花》的旋律带着我摇摆,仿佛又站在老家开满野花的山坡上。

  最后的长音结束时,礼堂安静了一秒。忽然,观众席某处响起孤零零的掌声——是总和我抢领唱的小美在拼命跺脚。紧接着,掌声像暴雨般席卷全场。下台时,我发现节目单早被攥成了纸团,但掌心的汗水不知何时已经干了。

  这次比赛我只拿了铜奖,但收获了两样更珍贵的东西:黑暗中那声救场的口哨,和终于不再颤抖的歌声。

  难忘的歌唱比赛

  "下一位,初三(2)班,李晓雨!"主持人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,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。站在后台的幕布后,我都能听见自己"咚咚"的心跳声,手心里全是汗。

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。为了这次比赛,我准备了整整一个月。每天放学后,我都会留在音乐教室练习到很晚。记得第一次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唱歌时,我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树叶,连自己都听不下去。但在音乐老师王老师的鼓励下,我坚持每天练习,从发声到表情,从选歌到服装,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。

  "有请李晓雨带来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!"报幕声再次响起。我深吸一口气,走上舞台。聚光灯"啪"地亮起,刺得我睁不开眼。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让我双腿发软,手里的麦克风仿佛有千斤重。

  就在这时,我看见第一排的王老师对我比了个加油的手势,班主任李老师也微笑着冲我点头。我闭上眼睛,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音乐教室,耳边回响起自己练习时一遍遍的歌声。慢慢地,我找到了感觉,轻轻地闭上眼睛,让歌声从心底流淌出来。

  "夜空中最亮的星,能否听清......"我的声音不再颤抖,而是随着旋律轻轻起伏。当我唱到高潮部分时,看见台下的同学们都跟着节奏轻轻摇摆,有的还跟着哼唱起来。那一刻,我仿佛忘记了紧张,整个人都沉浸在音乐中。

  唱完最后一个音符,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我睁开眼睛,看见王老师在台下对我竖起大拇指,班主任李老师也冲我眨眼睛。虽然最后我只获得了三等奖,但当我捧着奖状走下舞台时,心里比吃了蜜还甜。

  这次比赛让我明白,勇气和坚持比完美的表现更重要。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,我不仅战胜了紧张,更找到了自信。那晚的灯光、掌声和歌声,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,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。

  把心跳唱成歌

  校园歌手大赛决赛那天,舞台灯光像一片倒挂的星海。我攥着话筒站在中央,手心全是汗,耳返里砰砰的心跳几乎盖过了前奏。这是我第一次代表班级出战,更是第一次把藏在日记本里的歌声,唱给这么多人听。

  初赛时,我选的是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,评委说太保守;复赛我改唱《孤勇者》,又因为紧张破了一个高音。决赛前夜,我几乎想放弃,是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,递给我一张旧CD——Beyond《海阔天空》。他说:“别选别人想听的歌,唱你心里的那首歌。”于是我决定冒险,唱自己写的《纸飞机》。

  灯光骤暗,只剩一束追光。我深吸一口气,旋律从指尖流出:“我把名字折进纸飞机,让它飞过操场的黄昏……”第一句出口,我听见观众席爆发出意外的掌声,紧张瞬间被另一种力量取代。副歌部分,我干脆闭上眼睛,想象夕阳下的操场、被风扬起的校服衣角、还有同桌递来的半包辣条。声音不再发抖,反而越飞越高,像纸飞机终于找到风的方向。

  最后一句落下,全场安静了三秒,随后掌声像浪潮把我淹没。评委老师走上台,把话筒递得更近:“歌词里那句‘教室的灯光亮到天明’,是真的吗?”我笑着点头,眼圈却红了。那一刻我明白,唱歌不是技巧比赛,是把藏在心底的故事,唱给别人听。

  我没有拿到冠军,只得了“最佳原创”。可当全班的同学们冲上台,把我高高抛起,我的耳边全是他们的欢呼。原来,最好的奖励不是奖杯,而是终于有人听见了——那些曾被我折进纸飞机里的青春。

  舞台上的星光

  后台的镜子映出一片晃动的影子,小艾攥着麦克风线的手心全是汗。校服裙摆被她绞出褶皱,歌词本上的字迹被反复勾画,边角卷得像朵蔫了的花。

  “下一个,三号选手。” 主持人的声音穿透幕布,小艾突然想起上周在楼梯间练歌的夜晚,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,吉他弦弹错了三个音。她深吸一口气,掀起厚重的幕布 —— 聚光灯 “唰” 地打在脸上,台下黑压压的人头晃成模糊的海。

  伴奏响起时,她的声音还是抖了。第一句歌词飘得像片羽毛,连自己都觉得没抓稳。可当目光扫过观众席,突然看见小林举着画板,正往纸上飞快地涂着什么;大周站在最后排,使劲挥舞着写着 “加油” 的作业本,纸页哗啦啦响。

  “错题本里藏着星星……” 唱到这句时,小艾的声音突然稳了。她想起那些在台灯下改错题的夜晚,想起小林画笔下会飞的函数,想起大周在跑道上冲刺的背影。原来这首歌里藏着的不只是自己的心事,还有整个初三的时光。

  副歌响起时,她踮起脚尖,像要够到舞台上方的灯。校服领口的纽扣硌着下巴,却比任何演出服都让人安心。台下开始有人跟着轻轻哼唱,大周的破锣嗓子尤其显眼,引得周围人笑成一片。

  鞠躬时,小艾看见小林举着画跑过来,纸上是个站在光里的女孩,裙摆飘成展开的乐谱,头顶还画着颗歪歪扭扭的星星。“评委说你把平凡唱成了闪光的样子。” 小林的眼镜滑到鼻尖上,“就像我们每个人。”

  后台的风掀起幕布一角,带着舞台灯的温度。小艾摸着发烫的麦克风,突然明白:比赛的输赢从来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你曾站在光里,把心里的热爱,唱给懂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