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结就是力量作文500字五篇
更新时间:2025/8/4 21:18:00   移动版

  团结就是力量

  "一、二、三,拉!"操场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呐喊声。那是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,也是让我深刻体会到"团结就是力量"的难忘时刻。

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我们班和隔壁班在操场上进行拔河决赛。我站在队伍中间,双手紧紧攥住粗糙的麻绳,手心里全是汗。绳子像一条沉睡的巨蟒,静静地躺在地上。随着裁判一声哨响,这条"巨蟒"突然活了过来,猛地向对方窜去。

  "糟了!"我感到绳子猛地一紧,整个人差点被拽得跳起来。我们班的"前锋"小胖已经憋红了脸,像只愤怒的小公鸡;"后卫"小林则咬紧牙关,双脚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。可是,绳子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对方那边滑。我的手臂开始发酸,脚底也打起了滑。

  "同学们,听我口令!一起发力!"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旁边大喊。我们赶紧调整姿势,双脚前后分开,身体后仰,双手牢牢抓住绳子。"一、二、三,拉!"这次我们喊起了整齐的口号。奇迹发生了——绳子开始一点一点向我们这边移动!

  "加油!加油!"围观的同学挥舞着彩旗,为我们助威。我的手掌被绳子磨得生疼,但此刻全班五十多个人的心仿佛拧成了一股绳。我们跟着口号的节奏,一起用力,一起坚持。终于,随着"咔嚓"一声,系在绳子中间的红布条越过了我们这边的白线!

  "我们赢啦!"欢呼声震耳欲聋。我瘫坐在地上,看着身边同样气喘吁吁的同学们,突然明白了: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,但当我们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时,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。就像拔河绳上的每一股细绳,只有紧紧拧在一起,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。

  这次比赛让我深深懂得:团结不是简单的口号,而是心与心的凝聚,力与力的汇聚。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,团结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。

  攥紧的拳头

  运动会的拔河绳勒得手心发红,我盯着对面三班的队伍,膝盖在塑胶跑道上磕出轻响。裁判的哨声还没落,绳子突然往对方倾斜,我们班的队伍像被狂风推着的麦浪,齐刷刷地晃了晃。

  “脚抵脚!” 体委的吼声混着喘息声砸过来。我赶紧把脚尖顶在前排同学的后跟上,手背突然被旁边的女生攥住 —— 是平时总爱脸红的语文课代表,她的指甲陷进我的肉里,却比任何鼓励都管用。绳子上的红标记在中线左右摇摆,像只犹豫的钟摆。

  阳光烤得脖颈发烫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跑道上,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。后排突然爆发出整齐的呐喊:“一二!拉!” 是啦啦队的女生们,她们把校服外套系在腰间,嗓子喊得发哑,马尾辫随着口号的节奏甩动。我突然觉得手里的绳子轻了些,红标记正一点点往我们这边挪。

  “最后十米!” 班主任站在边线外,领带被风吹得翻起来。他的皮鞋踩进跑道的积水里,却浑然不觉,只是用力挥着手臂,和我们一起喊着号子。那一刻,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周围的喘息声重合,所有人的力气像水流汇进大河,顺着绳子往前冲。

  哨声尖锐地响起时,我和同学们一起摔在地上,后背压着好几个人的重量,却笑得停不下来。手心的红痕火辣辣地疼,却比任何奖状都让人骄傲。体委把所有人的手都拉到一起,叠成个沉甸甸的拳头,阳光从指缝漏下来,在地上拼出朵金色的花。

  现在那根拔河绳挂在教室后墙,上面的红标记还歪歪扭扭的。每次经过,我都会想起那天攥在一起的手 —— 原来团结不是口号,是无数双手攥紧同一根绳,把零散的力气拧成一股劲,就能拉着彼此,闯过所有难关。

  蚁群的启示

  暴雨过后的操场边,一队蚂蚁正搬运着比它们身体大数倍的饼干屑。我蹲下来,看它们用触角传递讯息,在湿滑的草茎上架起活的桥梁。那一刻,阳光穿透水珠,把这支队伍映照得像一条流动的琥珀项链。

  上周的拔河比赛,我们班就像这群蚂蚁。当裁判哨声响起时,排在最后的李小胖突然脚下一滑,整个人向后栽去。就在这危急时刻,中间的王小雨猛地用腿抵住前面同学的后腰,队伍瞬间绷成一张拉满的弓。我的掌心被麻绳磨得发烫,却听见啦啦队把"一班加油"喊出了重音符号的节奏。当红绸终于越过我方白线时,二十个人像多米诺骨牌般倒成一片,笑声震落了梧桐树上的水珠。

  更动人的是教室里的"蚂蚁行动"。转学生林琳骨折后,每天总有人提前到校帮她接热水;她的座位周围永远留着宽敞通道,就像蚁群为受伤同伴留出的安全区。期中考试前,我们自发组建学习小组,把各自的强项科目编成"补给表"。当林琳的数学终于及格时,全班鼓掌的声音惊飞了窗外觅食的麻雀。

  现在每次看到蚂蚁队伍,我都会想起那天拔河绳上凝结的汗珠。它们像一颗颗微型凸透镜,把阳光折射成彩虹——原来最强大的力量,从来不是孤勇者的锋芒,而是平凡者用协作编织的网。就像生物老师说的,连细胞都在通过胞间连丝传递养分,这世界本就是个巨大的共鸣箱。

  《团结就是力量》

  “一!二!一!”操场上回荡着我们八个人的口号,阳光把影子拉得老长。那是初二春季运动会的压轴项目——拔河决赛,对手是连续三年的冠军班。赛前,我们心里都没底:对方平均体重比我们重十斤,绳子中间那条红绸似乎也更喜欢向他们那边歪。

  班主任老周把我们叫到一起,没有谈战术,只伸出右手:“把力量交给旁边的人,把信任留给自己。”八只手叠在一起,像一块被压实的砖。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,体重可以用团结来弥补。

  哨声响起,耳边立刻灌满加油声。我双脚蹬地,身体后仰,却感觉力量在掌心流失——红绸正一点点滑向对方。就在手臂开始发麻时,左边的小杰突然喊:“听我数!一、二!”我们下意识跟着节奏同时发力。奇迹出现了:八个人的力量像被拧成一股绳,整齐地往后跳动。红绸停住,又慢慢向我们移动两厘米、五厘米……汗水糊住眼睛,耳边只剩彼此粗重的呼吸声,却没有人松手。

  最后十秒,我们几乎是被全班同学的呐喊声推着往后倒。哨声再次响起,红绸稳稳压过我们的线。那一瞬间,八个人同时瘫坐在地,手掌被麻绳磨得通红,却笑得比阳光还亮。计分牌上写着:二班胜。我们抱成一团,汗水混着尘土,竟有种说不出的甜味。

  颁奖时,老周举起奖状说:“这不是八个人的胜利,是一颗心掰成八瓣又合在一起的胜利。”我低头看自己的手,掌心那道红印像一条小小的桥梁,把“我”和“我们”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  后来,无论是班级合唱、小组实验,还是晚自习抬水的日常,每当有人想偷懒,我们就会伸出右手叠在一起——那只无形的砖再次出现。团结,原来就是把手交给同伴,把心交给集体;当八个人的心跳调成同一个频率,绳子的另一端,就不再是对手,而是被我们一起拉向前的未来。

  团结就是力量

  ——《托起心中的太阳》读后感

  一对小小的触角,六条细细的腿,加上两个圆形组成的小身子,凑成了一只小小的蚂蚁。人们常用“连只蚂蚁也踩不死”来形容一个人的弱小,可见蚂蚁是多么的微不足道。就是这么毫不起眼的、随时可能丧于非命的蚂蚁却为什么至今没有灭亡呢?看了《托起心中的太阳》中的《蚂蚁告诉我们》后,我心中的问号被拉直了。

  《蚂蚁告诉我们》写了这么几件鲜为人知的趣事:1985年,法国科学家发现蚂蚁能救火。后来,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法国科学家的发现。在野火烧起的时候,为了逃生,众多蚂蚁迅速聚拢,抱成一团,然后像雪球一样飞滚,逃离火海。当洪水来临时,蚂蚁迅速抱成团,随波漂流,连死了的蚂蚁也紧紧地抱在一起。

  原来,蚂蚁能存活到现在,是因为团结呀!看了蚂蚁的这种团结精神,我想了很多。如果我们的班级能团结起来,那要当全年级第一,不难;如果一个工厂能团结起来,那要造出优质产品也不难;如果一个国家里的人能团结起来,那这个国家会是最棒的!如果……可是,为什么我们六(3)班有时不是第一?为什么有的工厂会倒闭?为什么清朝末年的中国受尽欺负?我从蚂蚁身上找到了一个答案,原因往往出在没有团结。就拿清朝末年的中国来说吧,那时的中国人住在“外面下大雨、里面下小雨”的破屋子里,外部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,内部清政府官员之间勾心斗角,人人只想着从国家中大捞一笔,全国上下一盘散沙,民不聊生。到了中日甲午战争,这种不团结上演了一场壮烈的惨剧。我们中国人的炮弹塞不进炮筒,炮弹发出去不会爆炸……这些炮弹可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啊!就这样,当时名列世界第八的中国海军(北洋水师)竟然敌不过排在世界第十六位的日本海军,中国将士全军覆没……

  想到这里,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,一个不团结的国家注定是要灭亡的。我还想到了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,就是靠团结起来,形成无穷的力量,建立了新中国。看到了现在中国人民正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场面,家富了,国强了,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,神州六号成功发射……我的耳边不由地响起一首雄壮的乐曲——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