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绝遗忘作文600字
更新时间:2025/9/8 19:51:00   移动版

  我最后一次见全班的字迹,是在高考倒计时第100天的晚自习。

  班主任抱来一个沉重的木箱:“今天,我们烧掉这些。”箱子里是我们高中三年所有的试卷、作业本、草稿纸,按学校传统,要在百日誓师这天焚毁,寓意“涅槃重生”。

  同学们欢呼着将纸张投入铁桶,火焰蹿起时,仿佛青春都在噼啪作响。我却突然蹲下身,疯了一样从箱底抢救出几十张泛黄的纸——那是我们班的课堂传递纸条。

  “最后一道题选C?”旁边画着哭脸。

  “放学去后街那家奶茶店?”

  “借我看看数学笔记,求你!”字迹潦草如奔跑。

  还有那张最皱的:“要不,我们考同一所大学吧?”背面是铅笔写的:“好。”

  我攥着这些纸条,像攥着一座即将沉没的岛屿。火焰在桶里跳跃,映照着一张张兴奋的脸。有人笑我:“都要往前走了,还留着这些废纸干嘛?”

  可是,这些怎么是废纸呢?

  那张画着迷宫的解几图,是同桌花了三晚才想出的解法;那片墨渍,是后桌打翻钢笔时我的惊呼;甚至那道撕痕,是争论时太激动扯破的——每一处破损都是一枚时光的印章。

  我最终没有烧掉它们。当所有人面向火焰高喊誓言时,我背对火光,将纸条仔细展平、夹进字典。这不是怀旧,而是一种拒绝——拒绝承认火焰能吞噬记忆,拒绝相信成长必须用遗忘来换取。

  多年后同学聚会,大家聊起股票房价,偶尔感叹“还是上学时好玩”,却没人说得清具体怎么好玩。我取出那只铁盒,纸条在桌上铺开的瞬间,时间倒流了。

  “原来我字这么丑啊!”数学课代表大笑。

  “这张是你传给我的!”生活委员指着那张画着蛋糕的纸条,“那天是我生日。”

  那个说要去北大的男生现在卖保险,他拿起自己写的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,手指微微颤抖。

  我们重新变成了十六岁的少年,在字迹里认出了彼此最初的模样。

  后来有人问我:珍藏旧物有什么用?既不能升值,也不能改变现实。

  我说:我们拒绝遗忘,不是为了活在过去,而是为了证明——有些东西不会被时间蒸发,不会被现实磨平。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拒绝,让我们在随波逐流的时代里,拥有了锚定自身的重量。

  火焰终会熄灭,誓言可能遗忘,但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会永远记得:我们曾那样热烈地活过、痛过、笑过、存在过。每一次对遗忘的拒绝,都是对生命本身的郑重确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