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渡口,芦苇在风中摇曳,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。我站在河边,望着对岸朦胧的灯火,忽然明白:人生这场漫长的摆渡,别人或许可以为你指路,但最终撑篙前行的,只能是自己。

初三那年,我像艘失去方向的船。连续三次模拟考失利,将我的自信击得粉碎。班主任找我谈话时,窗外正下着绵绵秋雨,雨滴打在玻璃上,像无数细小的叹息。"你最近像丢了魂似的,"她推了推眼镜,"但别忘了,船桨始终在你自己手里。"那天放学后,我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,看着夕阳将课桌染成金色。翻开笔记本,扉页上还留着开学时写下的豪言壮语,墨迹已经有些褪色。 我开始学着自己掌舵。清晨五点半,我站在阳台上背诵英语范文,寒风中哈出的白气模糊了眼镜片;午休时间,我躲进图书馆角落,用红笔在错题本上圈画重点;晚自习后,我留在教室多做十道数学题,直到保安大叔来催促关灯。最艰难的是周末,当同学们相约出游时,我独自在书房里与习题鏖战。有时看着窗外嬉戏的身影,手指会不自觉地颤抖,但我告诉自己:渡口的雾总会散去,而我要做自己的摆渡人。 转折发生在那个飘雪的早晨。我照例提前到校复习,路过公告栏时,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年级进步榜首位。雪花落在榜单上,像给那些数字镀上了一层银边。班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:"看,你自己找到了渡河的方法。"我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,突然明白:原来最可靠的摆渡人,从来都是那个在风雨中依然坚持划桨的自己。
如今站在高中新的渡口,我依然会遇到迷雾与风浪。但书包里总装着一枚小小的船舵模型,那是父亲送我的成人礼。每当我犹豫不前时,就会摸一摸它冰凉的表面——它提醒着我:人生的长河上,没有谁能永远为你掌舵。做自己的摆渡人,不是孤独的航行,而是与内心对话的旅程。当我们学会在风浪中调整方向,在迷雾中点亮心灯,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