蝉鸣聒噪的盛夏,我抱着一摞厚厚的练习册,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,望着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。想起刚结束的月考,试卷上刺眼的红叉和老师失望的眼神,心里像被一块巨石压着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青春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,那些挫折、担当与理解,都是青春这堂课里,我们必须修满的必修课。

初入初中时,我总以为青春就是无忧无虑地玩耍。上课不认真听讲,作业敷衍了事,直到第一次期中考试,我的排名一落千丈。拿着成绩单回家的路上,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,像是在嘲笑我的懈怠。爸爸没有责备我,只是带我去了他工作的工地。看着爸爸顶着烈日,汗流浃背地搬运钢筋,皮肤被晒得黝黑,我心里一阵刺痛。爸爸擦了擦汗说:“青春就像盖房子,现在不打好基础,以后房子怎么能稳固?” 那天起,我把 “努力” 这门课写进了青春的日程表。课堂上,我挺直腰板认真记笔记;放学后,我留在教室整理错题,直到教学楼的灯光熄灭。慢慢地,我的成绩有了起色,也终于懂得,努力是青春最坚实的地基。
除了努力,“担当” 也是青春必修课里重要的一章。初二那年,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会,班长突然生病请假,老师把组织活动的任务交给了我。起初我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。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眼神,我咬咬牙,开始制定计划:联系同学准备节目,去总务处借道具,画黑板报布置教室…… 那段时间,我每天放学后都留在学校忙碌,甚至牺牲了周末的时间。有同学抱怨排练太累,我耐心地安慰、鼓励他们;道具不够时,我自掏腰包去商店购买。元旦联欢会那天,看着同学们在舞台上尽情表演,台下掌声不断,我心里满是成就感。原来,担当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,用行动扛起责任的勇气。
而 “理解” 这门课,让我学会了看见他人的不易。以前,我总觉得妈妈的唠叨很烦人,直到那次我生病住院。妈妈放下工作,没日没夜地守在病床边,给我擦汗、喂药,眼睛里布满了血丝。有天夜里,我迷迷糊糊醒来,看到妈妈坐在床边,轻轻握着我的手,眼眶红红的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妈妈的唠叨里藏着满满的关爱,她的付出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。出院后,我开始主动帮妈妈做家务,耐心听她说话,亲子间的隔阂也渐渐消失。原来,理解就像一把钥匙,能打开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大门。
青春的课堂上,没有标准答案,也没有轻松的 “学分”。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,每一次责任面前的担当,每一次对他人的理解,都是我们在青春这堂必修课里,收获的最珍贵的成长。这些经历或许会让我们流泪、疲惫,但它们终会化作力量,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,走得更稳、更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