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馆里的时光
推开玻璃门时,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地落在大理石地面上,把 “禁止触摸” 的标牌照得透亮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松节油味,混着旧书般的沉静气息,让人不自觉放轻了脚步。
油画展厅里,莫奈的《睡莲》在柔光里泛着朦胧的蓝。笔触间流动的光影像活的,仿佛能听见水波轻轻拍打睡莲的声音。隔壁展柜里的青铜雕塑蒙着薄尘,骑士铠甲上的纹路还带着冷兵器时代的锋芒,我盯着战马扬起的前蹄,忽然觉得耳边响起了远古的风。
转过拐角,水彩展区的光线变得柔和。一幅描绘江南雨巷的画作前围了几个孩子,穿红棉袄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站在青石板上,雨丝细得像画家不经意洒下的银粉。穿藏青色西装的讲解员正低声说着什么,他的影子落在画框边,和画里的雨雾融在了一起。
最让我驻足的是顶楼的临展区。老木匠的榫卯模型在玻璃柜里安静陈列,那些没有一根铁钉的木椅、木柜,拼接处严丝合缝,像藏着千年的秘密。阳光透过天窗落在一组竹编艺术品上,光影在墙面织出细碎的花纹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竹篾的影子,还是时光留下的痕迹。
离开时暮色已漫上台阶,我回头望了眼艺术馆的尖顶,忽然明白这些沉默的艺术品从不是静止的 —— 它们在光影里呼吸,在凝视中苏醒,把人类的智慧与浪漫,酿成了可以触摸的时光。
在艺术馆漫游的下午
推开艺术馆厚重的玻璃门,空调的凉风混着淡淡的松节油味道迎面扑来。我站在大厅中央,阳光透过穹顶的玻璃洒落,在地面上投下一片菱形的光斑,像一块融化的琥珀。
二楼展厅正在展出当代水墨画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名为《雨季》的长卷,淡墨晕染出的乌云几乎要溢出纸面,而画面右下角用焦墨点出的几个小人,正撑着伞在雨中蹒跚前行。我凑近看时,发现宣纸纤维里还藏着细小的银粉,灯光一照,整幅画就像被雨水洗过般闪闪发亮。
转过一个拐角,突然撞见一尊青铜雕塑。那是个正在拉大提琴的少女,她的手指在琴弦上凝固成永恒的弧度。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基座,冰凉的金属表面竟然带着木头般的纹理,仿佛能听见琴箱里回荡的余音。阳光从侧面的高窗斜射进来,给少女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边,在地板上投下摇曳的影子。
在三楼的现代艺术展区,有个不起眼的白色房间。走进去才发现四面墙都画着浩瀚的星空,脚下是透明的玻璃地板,下面堆满了旧书。我站在"银河"中央,看见自己的倒影漂浮在书页与星辰之间,突然明白了这个装置作品的名字——《在知识的宇宙中》。
离开时已是黄昏。艺术馆前的喷泉开始表演,水柱随着音乐忽高忽低。我回头望望这座水泥与玻璃构成的方盒子,它正慢慢亮起温暖的灯光,像一块被点亮的琥珀。今天下午,我不仅用眼睛看了艺术,还用指尖触碰了青铜的温度,用鼻子记住了松节油的气味,甚至用整个身体走进了星空。这些感受就像口袋里的糖果,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,突然泛起甜美的滋味。
参观艺术馆
周末的早晨,我站在市立艺术馆的玻璃门前,仰望着这座乳白色的建筑。阳光透过穹顶的彩色玻璃,在入口处投下斑驳的光影,像一幅流动的抽象画。
穿过旋转门,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松木混合着颜料的气息。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塑——一个扭曲的人体在漩涡中挣扎,表面被岁月打磨得发亮。几位参观者驻足凝视,有人举起手机拍照,闪光灯在雕塑冷峻的线条上跳动。
我先走进了现代艺术展厅。一整面墙被涂满了荧光色的色块,像被打翻的调色盘。角落里摆放着一只青铜蜗牛,壳上却布满电路般的纹路,在射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巨大的油画:画面中央是一个模糊的人脸,五官由无数细小的文字组成,凑近看才发现全是爱情诗句,远观时却神奇地构成了完整的面容。
转到中国书画区,空气突然变得安静。一幅八大山人的《孤禽图》前围着不少人。那只翻着白眼的鸟站在枯枝上,墨色浓淡间透着孤傲。旁边展柜里陈列着文徵明的《兰亭序》临摹本,泛黄的宣纸上,每一个字都像在呼吸。突然有位老先生凑过来,指着其中一行字轻声说:"看这个'之'字,王羲之写了一百多个,每个都不一样。"
在陶瓷展区,我被一组唐三彩马俑震撼。深浅不一的釉色在灯光下流转,马鬃上的金箔虽已斑驳,却依然闪烁着微光。最有趣的是一件元代青花瓷盘,盘心绘制的渔夫正在撒网,网眼细密得让人忍不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。
离馆前,我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一支敦煌飞天书签。走出艺术馆时,夕阳给玻璃幕墙镀上一层金边。回头望去,那些艺术品在暮色中依然散发着光芒——原来美从来不会被时间封存,它只是静静等待着,等待与懂得欣赏的眼睛相遇。
参观吴子熊玻璃艺术馆
今天,我们小记者又要活动了,去参观吴子熊玻璃艺术馆。
早上,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吴子熊玻璃艺术馆。我心里非常高兴,心想: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呢?导游阿姨给我们介绍,这里面都是吴爷爷的作品,只能看,不能摸……导游介绍后,我们就像关不住的小天使,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了。啊!里面都是吴爷爷在玻璃上刻出的图案,精致极了。
导游又把我们带进一个看录像的房间里,我们找到位置坐下,忽然看见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。我想:他今天穿得那么好看,是来干什么的?会不会是来给我们表演的?果然不出我所料,小男孩叫吴岳,是吴子熊的孙子,今天是来给我们现场表演玻璃刻花的。表演开始了,吴岳拿了一个酒杯,先用黑笔在上面写着:庆祝“六一”吴岳刻,然后就放在砂轮上刻。砂轮飞快地转动,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把杯子从左往右转,不一会儿就刻好了。他把杯子高高地举起来给我们看,我看到杯子上不仅刻有字,还刻了一朵花,我真羡慕他!
观看了表演,我兴奋地走出小房间。看了吴爷爷刻的“八十七神仙卷”、“画龙点睛”、“哭墙”、“水晶乒乓拍”、“流动的虾”、“解放一江山岛”、“水晶象棋”等等。吴爷爷的作品真是多,连房顶都有“北京天安门”、“日本富士山”、“俄罗斯”。
我知道有一句赞美吴爷爷的话:“没有宝石,恰有宝石般的闪光;没有流水,恰似流水般的清新。”吴爷爷的手艺真不愧是绝活,吴爷爷的人品更是高人一筹。我很幸运,得到了吴爷爷的亲笔签名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