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廊里的光
教学楼三楼的拐角处,总放着把橙色雨伞。伞骨上贴着张便利贴:“雨天借用,记得归还”,字迹被雨水晕开又晒干,变得有些模糊。
上周暴雨,我抱着作业本在走廊里打转。班长小林突然把那把橙伞塞给我:“我家近,跑回去就行。” 她冲进雨里时,校服后背很快洇出深色的水痕,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进伞套的湿抹布 —— 那是她刚擦完宣传栏的工具。
最动人的是清晨的读书角。晨光透过紫藤架洒在石桌上,总有同学把歪倒的绿萝扶正,把吹散的页码捋平。课代表小杨发明了 “静音传递法”:交作业时用手指轻叩桌面,取走试卷时会把剩下的摞得整整齐齐。她的指甲剪得短短的,翻动作业本时总小心翼翼,像怕碰疼了纸页。
上个月的 “文明岗” 执勤,让我发现更多温暖的细节。低年级的小豆丁会踮脚把垃圾投进分类箱,尽管塑料瓶总在箱口晃悠好几下;值日生擦黑板时,会先把粉笔头收到粉笔盒里,再用湿抹布从下往上擦,说这样不会让粉笔灰落到同学头上。
昨天路过楼梯间,看见两个男生正合力扶起被撞倒的拖把。金属杆上的水珠滴在瓷砖上,像串透明的省略号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拖把的布条在风中轻轻摆动,像在给这无声的默契鼓掌。
原来文明从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走廊里等待被借走的雨伞,是读书角被捋平的书页,是扶直拖把时相触的指尖。这些藏在时光里的小举动,像紫藤架漏下的光斑,慢慢照亮整个校园,让每一步行走,都踩着温柔的节拍。
文明校园三原色
清晨的值日生踮着脚擦黑板,粉笔灰在阳光里浮沉。她忽然停下来,用抹布角小心拭去讲台缝里的一截粉笔头——那是昨天老师写断的。这个细微的动作,让教室迎来了干净的黎明。
校园的文明,是绿色的。食堂阿姨多给的半勺青菜,同学悄悄放回共享雨伞架的折叠伞,还有生物社同学在灌木丛边竖起的"小草微微笑,请您绕一绕"的提示牌。记得上周暴雨,保洁阿姨在走廊铺了防滑垫,第二天我们发现垫子四角都缝着防滑胶粒,像给地板穿了双贴心的鞋。
校园的文明,是蓝色的。图书馆里翻书页的沙沙声,球场上主动捡起矿泉水瓶的身影,还有同桌在我感冒时推来的纸巾包。最难忘那次月考,前排同学橡皮滚到我脚下,我俯身捡起时,监考老师对我点头微笑,那笑容比扣分更让人铭记。
校园的文明,是金色的。毕业班学长留给图书角的赠书扉页都写着寄语,实验室里学长们自制的器材使用指南画满了卡通提示。上周五放学,我看见校长弯腰捡起飘落的国旗,轻轻抚平褶皱的样子,像是在对待一个即将远行的孩子。
黄昏的操场上,值周班级正在捡拾落叶。他们不是简单地清扫,而是把银杏叶拼成了校徽的形状。风起时,金黄的叶片轻轻颤动,仿佛在诉说:文明不是刻板的教条,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柔。就像此刻夕阳斜照的教学楼,每扇窗户都反射着温暖的光,整个校园变成了一盏透明的灯笼。
文明校园,美丽家园
清晨的阳光洒进校园,教学楼前的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我背着书包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,看见值周生微笑着向老师敬礼,听见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,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文明校园。
记得上周三的升旗仪式上,校长讲述了"文明礼仪"的重要性。那天下午,我就看见了一件温暖的小事:三年级的小妹妹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,水洒了一地。正在附近值日的班长小明立刻拿来拖把,还掏出纸巾帮小妹妹擦干桌子。小妹妹仰起头说:"谢谢哥哥!"小明摸摸她的头说:"不客气,下次要小心哦。"这个画面让我想起老师常说的"文明就在举手投足间"。
在我们的校园里,文明行为随处可见:食堂里,同学们自觉排队,不浪费一粒粮食;图书馆中,大家轻声细语,爱护每一本书籍;操场上,运动后的同学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每个班都设立了"爱心雨伞架",下雨天没带伞的同学可以借用,第二天再归还。这些小小的举动,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温暖。
上周,我们班还开展了"文明礼仪小标兵"评选活动。我的同桌小红因为主动帮助受伤的同学打饭、扶老人过马路等事迹获得了表扬。站在领奖台上,她害羞地说:"文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"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。
文明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守护。从今天起,我要做到:见到老师主动问好,同学有困难时伸出援手,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。因为我知道,美丽的校园不仅要有整洁的环境,更要有文明的师生。让我们从小事做起,用实际行动为校园增添一份文明之美,让我们的校园永远是美丽的精神家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