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见闻作文600字(通用3篇)
更新时间:2025/8/1 16:29:00   移动版

  国庆见闻

  清晨的菜市场飘着国旗的红。卖豆腐的张阿姨把小国旗插在三轮车把上,塑料杆被晨风推得摇摇晃晃,她笑着往我家菜篮里多塞了把香菜:“国庆嘛,添点绿。”

  走到街口,突然听见一阵锣鼓响。社区的腰鼓队正穿着红绸衫排练,领队的李爷爷举着指挥棒,白胡子随着鼓点一翘一翘的。他看见我就招手:“来,帮我们举举红旗!” 那面红旗比我还高,边角磨出了毛边,握在手里沉甸甸的,像握着一团跳动的火苗。

  下午去公园,草坪上搭起了临时舞台。穿校服的小姑娘们在排练合唱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漫过花丛,惊飞了枝头上的麻雀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妹妹总跑调,老师让她站在队伍最前面,她攥着衣角涨红了脸,声音却像刚剥开的橘子,带着甜甜的勇气。

  傍晚的广场最热闹。卖气球的大叔把五星红旗形状的气球串成一串,被孩子们拉着跑向喷泉。有个蹒跚学步的小宝宝,举着迷你小国旗在人群里摇摇晃晃,纸尿裤露出了红边,像面小小的彩旗。他的爷爷跟在后面,手里的搪瓷缸印着 “欢度国庆”,是三十年前的老物件了。

  回家路上,路灯一盏盏亮起来,每根灯杆上都挂着国旗。风过时,无数面红旗同时扬起,哗啦啦的声响里,我看见药店门口的电子屏在滚动播放祝福语,修车摊的大爷把收音机音量调大,新闻里传来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声音。

  父亲在厨房煎鱼,香味混着窗外的歌声飘进来。他说:“这就是国泰民安啊。” 我望着阳台上飘扬的国旗,突然明白,国庆不只是假期和烟花,更是无数普通人的笑脸,是菜市场的烟火气,是孩子们跑调的歌声,是每双握着红旗的手心里,那份暖暖的骄傲。

  夜色渐浓,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。我把今天捡的国旗贴纸贴在日记本上,旁边写着:明天要去给社区的老人们读报纸,读那些关于祖国的好消息。

  长街宴

  国庆清晨,老街的青石板上还凝着露水,红灯笼已在晨风中轻轻摇晃。王阿婆支起油锅的声响像一串鞭炮,惊醒了整条街巷。她炸的油条金黄油亮,我捧着豆浆碗蹲在门槛上,看国旗的影子慢慢爬上斑驳的砖墙。

  "丫头,帮阿婆挂旗!"隔壁修车行的张叔踩着人字梯,递给我一面小国旗。塑料旗杆还带着他掌心的温度,我踮脚把它插在窗台花盆里,和波斯菊挤作一团。整条街的窗户陆续亮出红色,像无数小火苗在秋风里跳动。

  正午时分,长街宴开始了。李家抬出八仙桌,赵家搬来条凳,拼成一条蜿蜒的"龙"。我负责给每桌分发自制的中国结书签,走到街尾老裁缝那桌时,发现他正用顶针敲着瓷碗打拍子。褪色的中山装上别着闪亮的党徽,在阳光下像一颗小星星。

  最热闹的是傍晚的灯笼巡游。我们用竹篾和红纸糊的鱼灯、兔灯活了过来,在巷弄间游弋。转角处突然传来小号声——退伍军人陈爷爷带着他的老战友们列队走来,胸前的勋章叮当作响。我们举着灯笼跟在他们身后,光影在粉墙上绘出流动的画卷。

  当烟花在夜空绽开时,整条街的人都仰起了脸。火光明明灭灭间,我看见九十岁的刘奶奶在擦眼泪,她手腕上的银镯子映着红光,像一簇不熄的火苗。这大概就是祖国母亲的模样:既在万里高空的战机队列里,也在寻常巷陌的一碗热粥中。

  国庆见闻

  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。国庆长假的第一天,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城市广场感受节日氛围。刚出小区门,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——道路两旁的路灯杆上,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,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夺目。

  广场上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那面巨型国旗,足足有十几米高,几个小学生正轮流抚摸旗面合影留念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颤巍巍地举起手机,对着国旗拍照,浑浊的眼里闪烁着泪光。爸爸告诉我:"爷爷这代人经历过苦难岁月,看到国旗就会想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"

  突然,一阵激昂的军乐声传来。原来是武警战士组成的仪仗队正在进行升旗仪式。战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,手中的钢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,全场肃立,我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。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,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画面。

  升旗仪式结束后,广场东侧传来阵阵欢笑声。原来是一个"我和国旗同框"的拍照点排起了长队。小朋友们戴着"我是中国娃"的头饰,大人们举着自拍杆,都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难忘的回忆。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宝宝轻轻哼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宝宝虽然听不懂歌词,却也跟着节奏挥舞着小手,萌态十足的样子惹得周围人会心一笑。

  夕阳西下,广场上的灯光次第亮起。看着漫天飞舞的孔明灯,每盏灯上都写着"祖国万岁"的字样,我的心中充满自豪。这个国庆节,我不仅看到了繁华热闹的节日景象,更感受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。回家路上,我悄悄在日记本上写道:"我要好好学习,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