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
老街口的老槐树记得所有的故事。它的年轮里刻着王阿婆的杂货铺变成奶茶店的历程,树荫曾笼罩过的手工布鞋摊,如今成了闪着冷光的自动售货机。
李老师退休前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,现在教室里的智能屏能一键生成标准几何图形。但当她偶然路过校园,听见新老师带着孩子们用圆规在纸上划出"沙沙"的声响时,眼角的皱纹还是舒展开来——有些变化里藏着不变的回响。
最奇妙的要数巷尾的小河。它被填平修成了柏油路,可每年雨季,总会有倔强的水珠从缝隙里渗出,沿着当年河道的曲线流淌。老邮差说这就像他改用电动车送信,但总忍不住在人家门口按响那串清脆的铃铛。
在这个连星空都要被霓虹取代的时代,或许真正的变化不在于新旧更迭,而在于我们能否像老槐树那样,在年轮里同时珍藏落叶与嫩芽。就像妈妈虽然用起了智能手机,相册里却永远留着那卷泛黄的胶片——那是她作为姑娘时,在河边柳树下拍的唯一一张照片。
在变化中前行
时光悄然流逝,变化如影随形。小时候,总盼着长大,觉得那是挣脱束缚、拥抱自由的蜕变。那时眼中的变,是能像大人一样,自由支配零花钱,能独自出门探索世界。当我第一次自己去买文具,攥着皱巴巴的纸币,心像揣了只小兔子般怦怦直跳。在小店琳琅满目的货架间挑选,听着店主热情的推荐,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长大了,这便是成长带来的最初变化。
上了学,学习生活让我体验到更多变化。曾经看到数学难题就想逃避,如今在一次次钻研中,逐渐掌握解题思路,思维变得愈发敏捷。记得解一道复杂的行程问题,草稿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,反复尝试不同方法,终于得出答案时,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。学习不仅改变我的知识储备,还塑造了我的性格,让我从急躁变得沉稳,学会耐心面对困难。
身边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。家附近的荒地,不知何时竖起高楼大厦,曾经的泥泞小道变成平坦柏油马路,街边的小店也不断更新换代。小时候常去的那家杂货店,如今已变成时尚的咖啡店。每次路过,我都会想起在杂货店里挑选零食的快乐时光,虽有些许怀念,但也惊叹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,它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、丰富。
随着年龄增长,对世界的认知也在改变。曾经认为世界非黑即白,好人与坏人界限分明。可在经历一些事、阅读许多书籍后,我明白人性复杂,很多事不能简单用对错评判。看到新闻里那些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,不同立场的人各执一词,这让我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,不再片面地看待事物。
变化有苦有甜。与儿时好友因升学各奔东西,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渐渐疏远,这让我难过许久。但在新环境里,我又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,一起学习、玩耍,收获新的友谊。这些变化如同生活的调味剂,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。
未来,我知道还会面临无数变化。也许会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遭遇挫折,也许会经历生活的起伏,但我不再害怕。因为每一次变化都是成长的契机,就像破茧成蝶,虽历经挣扎,却能迎来更广阔的天空。我将带着勇气与期待,在变化的浪潮中,坚定地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变
小区门口的老槐树又抽出了新芽。我站在树下,看着嫩绿的新叶在春风中舒展,忽然想起十年前这棵树的样子——那时它比现在矮得多,我踮着脚就能摸到最低的枝桠。而今它的树干粗得需要两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合抱,枝叶如盖,投下的阴凉能覆盖整个小区广场。
记得刚搬来时,我总爱和小伙伴们在这棵树下跳皮筋。那时的水泥地面坑坑洼洼,我们常常被绊倒,膝盖上总是挂着彩。去年回家时,发现地面换成了平整的防滑地砖,还添置了石凳石桌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曾经总爱欺负人的小胖居然成了社区志愿者,正搀扶着张奶奶过马路。
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我们家。小时候,父亲总爱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凳上抽烟,烟头在暮色中明明灭灭。现在他戒了烟,每天清晨都拿着喷壶给树浇水。母亲过去总抱怨树上的虫子掉进院子,如今却会在树下摆个小茶几,和邻居们喝茶聊天。就连我自己,也从那个爬树掏鸟窝的野丫头,变成了会细心修剪树枝的"护树使者"。
前些天整理旧物,翻出儿时的日记本。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:"希望老槐树快点长大。"现在才明白,原来变的不只是树,还有树下的人。就像父亲不再需要用尼古丁缓解压力,母亲学会了用更宽容的眼光看待生活,而我终于懂得,成长不是变得面目全非,而是在时光里慢慢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。
又是一年春天,老槐树的枝头开满了洁白的花。花香中,我看见父亲在给新栽的小树苗浇水,母亲在教邻居家的小女孩认花。原来最好的变化,就是我们在时光里,都变成了更温柔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