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
更新时间:2025/8/13 22:45:00   移动版

 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

  在我的记忆中,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清洁工阿姨,她让我由衷地敬佩。

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,我因为参加比赛早早出门。天还没完全亮,路上只有零星几个行人。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,把围巾又裹紧了些。就在这时,我看见了那位熟悉的清洁工阿姨。

  她穿着橙色的工作服,在路灯下显得格外鲜艳。阿姨正弯着腰,用冻得通红的手握着扫帚,一下一下认真地清扫着街道。她的鼻尖冻得发紫,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。我注意到她的手套已经磨破了,露出里面发红的指关节,可她依然专注地工作着,仿佛这刺骨的寒风与她无关。

  最让我感动的是,当她扫到一个结冰的坡道时,发现一位老爷爷正颤颤巍巍地推着自行车上坡。阿姨立即放下扫帚,小跑过去帮忙推车。她弯着腰,使出全身力气,脸颊因为用力而涨得通红。老爷爷感激地说:"谢谢你啊!"阿姨只是憨厚地笑笑:"不客气,应该的。"等送走老爷爷,她又默默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清扫。

  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阿姨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开始工作,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。有一次下大雨,我看见她冒雨在清理堵塞的排水口,浑身都湿透了却浑然不觉。她用自己的双手,默默维护着城市的整洁与美丽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由衷敬佩。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奉献;她没有豪言壮语,却用实际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。每当我走过干净的街道,总会想起那位在寒风中认真清扫的阿姨,她让我明白:伟大,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坚持里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温暖

  楼下的李奶奶总爱在傍晚搬个小马扎,坐在单元门口择菜。她的蓝布围裙上总沾着点面粉,银灰色的头发用根木簪绾着,择菜时手指麻利得像在跳舞,豆角的丝、青菜的根,转眼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
  去年深秋的一个雨天,我背着沉重的画板往家跑,走到单元门口时,凉鞋的鞋带突然断了。雨珠顺着额角往下淌,我抱着画板蹲在地上,急得直跺脚。“丫头,进来躲躲雨。” 李奶奶掀开门帘招呼我,她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,转身从屋里拿出双粉色的塑料拖鞋,“这是我孙女的,你先换上。” 拖鞋上还绣着只小兔子,鞋底软软的,踩在暖烘烘的地板上,连心里的焦躁都散了大半。

  等雨小些时,李奶奶已经找出了针线。“坐这儿,我给你缝缝。” 她让我把凉鞋递过去,戴上老花镜凑近了看,穿针时线头在舌尖沾了沾,动作熟练得像在摆弄自家的东西。她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,却稳稳地捏着针线,针脚走得细密又整齐,像排小小的省略号。“好了,结实着呢。” 她把缝好的凉鞋递给我时,围裙口袋里的收音机正唱着评剧,咿咿呀呀的调子混着她的笑声,像杯温热的蜂蜜水。

  上个月单元楼的信箱坏了,报纸信件堆在门口乱糟糟的。第二天一早,我看见李奶奶戴着顶旧草帽,蹲在信箱前敲敲打打。她的手里攥着把生锈的螺丝刀,额头上渗着汗珠,旁边放着个装着螺丝和垫片的铁皮盒。“这信箱啊,得修修,不然耽误人家事。” 她抬头冲我笑时,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灰,像落了片调皮的枯叶。那天放学回来,信箱已经修好了,锁扣处还缠着圈红绳,像系了个小小的祝福。

  现在每次路过单元门口,我总会和李奶奶打招呼。她择菜的篮子里,偶尔会多出来几个自家种的西红柿,见我经过就往我手里塞:“刚摘的,甜着呢。” 那带着泥土气息的甜,混着她身上淡淡的肥皂香,总让我想起那个雨天的粉色拖鞋,想起信箱上的红绳。

  这样的人,就像冬日里的暖阳,不用刻意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是用双手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,把温暖悄悄藏在针线里、工具箱里、沉甸甸的西红柿里。他们让我明白,最动人的善意,从来都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常里,像颗种子落在心里,慢慢长出满树的春天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

  巷口修车铺的老张,总爱在工具箱上垫张旧报纸才肯坐。那报纸日期还停留在三年前,正是他女儿考上医科大学的那天。

  每天清晨,他的扳手声总是第一个唤醒小巷。有次我看见他给外卖小哥免费补胎,生满老茧的手指在车胎内侧摸索,突然精准地捏出一粒玻璃碴。"这个位置刁钻,"他额头的汗珠滴在补丁上,"得用火补才牢靠。"火焰舔舐胶片的焦糊味里,他讲述着年轻时骑二十八寸自行车送急诊的故事,仿佛那辆锈迹斑斑的老永久还停在记忆里。

 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待报废零件的态度。生锈的轴承、变形的齿轮,都被他收在铁皮盒里。"每个零件都救过急,"他说这话时正在给链条上油,"就像人,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。"此刻阳光穿过他身后成排的车铃铛,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,像无数个正在转动的车轮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懂得,真正的手艺不在工具,而在那份对破损世界的温柔修补。他工具箱里斑驳的划痕,比任何奖状都更能诠释"匠人"二字的分量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

  在我的生活中,有这样一个人,他平凡而普通,却让我深深敬佩。他就是我的邻居——李爷爷。

  李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,头发花白,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。他住在我家隔壁,平时总是和蔼可亲,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。尽管他年纪大了,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打扫小区的公共区域,从楼梯到走廊,从花园到停车场,每一个角落都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
  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区里,李爷爷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他拿着扫帚和簸箕,认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。我常常看到他在楼梯间弯着腰,一阶一阶地扫着,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,但他从不停歇。每次看到他,我都会忍不住上前帮忙,但他总是微笑着拒绝:“孩子,你去忙你的,这些事我能做。”

  有一次,我问李爷爷:“您这么大年纪了,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打扫呢?”他笑着回答:“这小区就像我的家,我把家打扫干净了,大家住着也舒服。”简单的话语,却让我深深感动。他没有豪言壮语,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。

  李爷爷不仅打扫卫生,还经常帮助小区里的其他居民。谁家的灯泡坏了,他会主动帮忙换;谁家的水管漏水了,他会帮忙联系维修。他总是默默地付出,从不求回报。他的善良和无私,赢得了小区里每一个人的尊重和爱戴。

 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。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,无论年龄多大,无论身份如何,都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他的坚持和奉献,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美德。李爷爷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,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不平凡的力量。

  我会永远记住这样的人,记住他的善良、他的坚持和他对生活的热爱。他让我明白,生活中的每一份付出,都是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回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