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寺后的石缝里,藏着一眼无名泉。守寺人说这泉认得人——心乱时汲水,水声便嘈切如急雨;心静时来取,叮咚声竟能谱成曲子。

我第一次寻到泉边,正为数学竞赛失利懊恼。扔进石子,泉水愤懑地吐出混浊气泡。守寺人递来竹舀:“要和它说话,不是打架。”学着他的样子俯身耳语,水面渐渐澄明,倒映出头顶一小块蓝天,原来烦恼也能被泉眼折成纸船。
最神奇的冬晨,我带着友绝的悲伤叩问泉眼。水面冻结如镜,却在阳光照射时,从冰层里传出风铃般的脆响。守寺人拂去冰上松针:“它在用整个寒冬,为你凝练这句安慰。”
后来总在深夜揣摩泉的哲学。它从不在旱季枯竭,也不因暴雨泛滥,永远保持着刚好映月的水位。就像班里那位转学生,父母离异后反而成了我们的树洞——她把苦痛都酿成了倾听的耐心。
毕业前再去,守寺人正教孩童用泉洗笔。墨香入水却不染清冽,反晕开黛青山影。“这就是心泉的妙处,”他指向我胸口,“你这里也有一眼,只是总忘了开闸。”
如今在异国实验室,每当数据紊乱时,我便播放录制的泉鸣。那些叮咚声在频谱仪上跳成平稳曲线,恍若故土捎来的尺牍。原来每颗心里都有眼活泉,我们要做的不过是——拨开芜杂,听见自己生命源头的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