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母爱的作文六百字
更新时间:2025/7/26 8:38:00   移动版

  针线里的月光

  母亲总在深夜缝补我的校服。台灯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株沉默的芦苇,随着穿针引线的动作轻轻摇晃。我趴在被窝里数她的白发,那些银丝在灯光下闪闪发亮,比课本里的星星还多。

  上周运动会摔破了膝盖,她背着我去社区医院。晚风掀起她的衣角,我贴在她后背,听见胸腔里沉稳的心跳,像老式座钟的摆锤,一下下敲在我发烫的额头上。消毒水渗进伤口时,我咬着她的衣襟不敢作声,却感觉到她握着我的手在轻轻颤抖。

  冬至那天放学,我在巷口看见她的身影。竹篮里装着刚蒸好的糯米圆子,白雾从篮盖缝隙里钻出来,沾得她鬓角都是水珠。“等你半小时啦。” 她笑着把圆子往我手里塞,自己的手指冻得通红,像浸在冷水里的樱桃。我掰了半只圆子递过去,她却摆手:“你吃,我闻着香味就饱了。”

  昨夜复习到深夜,发现书桌上多了碗红枣汤。冰糖在碗底结了层薄霜,红枣胀得圆滚滚的,像浸在蜜里的玛瑙。窗台上的仙人掌开了朵嫩黄的花,花瓣上还沾着月光,想来是她悄悄开窗透气时,让月光溜了进来。

  此刻我握着笔,看见母亲的毛线团滚到脚边。藏青色的线缠绕着竹针,正在她膝间慢慢生长,很快就要变成我过冬的围巾。台灯的光晕里,她的侧脸柔和得像块温玉,鬓角的白发沾着细碎的光,那是被岁月筛过的月光,温柔地落在我成长的路上。

  毛衣针里的光阴

  母亲总在冬天织毛衣。深秋的傍晚,她就会搬出那个藤编针线筐,里面五颜六色的毛线团像一窝安静的鸟蛋。我趴在地板上写作业,听见毛衣针碰撞的清脆声响,像细雪落在竹叶上。

  那年我考上县里的初中,母亲连夜赶织一件枣红色毛衣。煤油灯把她的影子投在土墙上,放得很大。我半夜醒来,看见她低头咬断线头的侧影,睫毛在脸上投下羽毛状的阴影。清晨我的枕边放着叠好的新毛衣,领口还缝着晒干的桂花,闻起来像被阳光吻过。

  青春期时嫌弃那件手织毛衣土气,故意把它落在公交车上。回家时看见母亲蹲在院门口补旧袜子,佝偻的背影像棵被雪压弯的竹子。她手里的钢针突然断了,在食指划出道血痕。我翻出医药箱时,发现她所有的创可贴都是药店最便宜的款式。

  去年冬天整理衣柜,从箱底抖出那件枣红色毛衣。起球的面料上粘着张泛黄的纸条:"儿子长大穿不下时,拆了织条围巾。"毛衣内兜还缝着暗袋,里面装着晒成琥珀色的桂花,一抖就簌簌往下落。我捧着毛衣站在穿衣镜前,袖口果然短了一大截。

  今年春节回家,看见母亲戴着老花镜在织婴儿袜。她的手指不像从前那样灵活了,常常勾错针脚。我要帮她绕毛线,她却不给:"你手重,会把羊绒扯断。"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灰白的鬓角上,那些白发亮得像未融的雪。

  现在我的衣柜里挂着件崭新的藏青色毛衣,是母亲用旧毛衣改织的。每当我扣上那粒用老桂花枝磨成的纽扣,就能闻见十年前的阳光味道。而母亲总在电话里说,等开春要再拆了织条围巾——这次要掺进金线,这样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见我。

  母爱如粥

  清晨五点半,厨房的抽油烟机准时响起。我揉着眼睛走到厨房门口,看见妈妈正弯腰搅动着锅里的白粥,蒸汽模糊了她的脸,只隐约看见她围裙上沾着的几点油渍——那是昨晚给我煎荷包蛋时留下的。

  这碗粥,妈妈熬了十年。

  小学时我总爱赖床,可无论多晚睡,起床时总能看到餐桌上温热的白粥。妈妈说:"小孩子胃弱,喝粥养人。"她熬粥极讲究:大米要提前泡半小时,水开后转小火慢慢熬,中间不断搅拌,防止糊底。我常常趴在厨房门口看她,她额前的碎发被蒸汽打湿,粘成一绺一绺的,却仍专注地盯着锅里的粥,时不时用勺子舀一点尝尝咸淡。

  初三那年冬天,我因为胃病住院。深夜输液时,迷迷糊糊听见病房外有动静。透过门缝,看见妈妈端着保温桶站在护士站,轻声问:"能给孩子热碗粥吗?"护士点头,她便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小锅里加热,又怕凉了,用双手紧紧捂着锅柄。我悄悄退回病床,眼泪浸湿了枕头——那碗粥里,飘着几片我小时候最爱的南瓜,是她特意跑了两家超市才买到的。

  上个月妈妈发烧,躺在床上昏睡。我试着熬粥,却总是掌握不好火候,不是糊底就是太稀。妈妈强撑着起来指导:"水要一次加够""搅拌的时候要顺时针"......她的声音虚弱,手却还习惯性地想接过勺子。我这才发现,原来妈妈的手已经不如从前灵活了,指关节因为常年握锅铲而微微变形。

  现在,我总爱早起半小时,陪妈妈站在厨房里。看她熬粥时,我负责剥核桃、切水果。白粥的香气弥漫在晨光里,我们偶尔相视一笑,无需言语。这碗粥里熬的何止是米和水,分明是一个母亲二十年如一日的心血,是她把最好的时光,都熬成了爱我味道。

  母爱如粥,看似平淡,却最是养人。它不会惊天动地,却能在每一个需要温暖的清晨,准时抵达我的心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