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保护湿地的作文
更新时间:2025/7/30 12:24:00   移动版

  湿地的呼唤

  清晨的阳光像碎金一样洒在芦苇荡上,我蹲在湖边,看小鱼在清澈的水里摆尾,蜻蜓停在刚冒尖的荷叶上,翅膀闪着青蓝色的光。这是城市边缘的一片湿地,妈妈说这里是 “地球的肾”,能净化水源,还住着好多小动物。

  去年夏天,我和环保小组的同学来这里观测鸟类。王老师指着远处的白鹭告诉我们,这些水鸟对环境特别敏感,只有水质干净、水草丰茂的地方才肯停留。我们踩着没过脚踝的水草往前走,惊起一群麻雀大小的水鸟,它们扑棱棱飞起来,翅膀掠过水面,划出一圈圈涟漪。那时的芦苇长得比人高,风吹过的时候,整片湿地都在沙沙歌唱。

  可上个月再来时,我差点认不出这里。靠近公路的地方被铲掉了一片芦苇,露出光秃秃的泥土,几只塑料袋挂在残留的苇杆上,像难看的破旗子。湖水也没有以前清亮了,岸边漂着饮料瓶,水里的荷叶蔫蔫的,连蜻蜓都少了许多。王老师皱着眉说:“湿地被破坏,小动物就无家可归了。”

  那天下午,我们带着垃圾袋沿着湖边清理垃圾。小明的手被芦苇划破了,他甩甩手上的血珠说没事;女生们踮着脚捡水里的塑料瓶,裤脚都湿透了。一位路过的老爷爷看到了,也回家拿来了夹子帮忙。夕阳西下时,看着干净了不少的岸边,我们在一块木板上写下 “保护湿地,爱护家园”,插在芦苇丛里。

  回家的路上,我看见两只白鹭在天空盘旋,它们会不会是在找原来的家?我在心里默默说:放心吧,我们会守护好这片湿地,让这里永远有水草、有鱼虾,有你们自由飞翔的身影。湿地是大自然的馈赠,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,只有好好保护它,才能听到它最动听的呼唤。

  湿地的低语

  清晨的薄雾中,我站在湿地边缘的木栈道上。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"吱呀"声,仿佛在提醒我放轻脚步。这片城市边缘的湿地,正在晨光中缓缓苏醒。

  芦苇荡里传来"扑棱棱"的声响,几只白鹭从青纱帐中腾空而起,雪白的翅膀掠过水面,在朝阳下镀上一层金边。它们的倒影在平静的水面上划出细碎的波纹,惊醒了沉睡的浮萍。我举起望远镜,看见不远处的浅滩上,几只黑翅长脚鹬正用细长的喙在淤泥中探寻早餐,像一群优雅的芭蕾舞者踮着脚尖起舞。

  "咔嚓"——身后突然响起树枝断裂的声音。我回头看见几个中学生正跨过围栏,举着自拍杆往芦苇深处钻。他们嬉笑着把饮料瓶扔进水里,惊起一群正在孵卵的野鸭。漂浮的塑料瓶在水面打转,像一块丑陋的伤疤。我想起上周在这里发现的死去的苍鹭,它的胃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碎片。

  正午时分,我跟着湿地保护站的李老师巡查。他穿着高筒胶靴,手里拿着水质检测仪,像医生般仔细"诊断"着湿地的健康状况。"看这里,"他突然蹲下身,指着泥滩上一串细小的脚印,"这是小杓鹬的足迹,说明这片滩涂生态正在恢复。"阳光透过他的草帽,在检测仪屏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显示器的pH值数字微微跳动着,从6.8变成了7.1。

  黄昏的湿地最美。夕阳把整个水面染成琥珀色,香蒲的剪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。我坐在观测站里,透过玻璃窗看见一群夜鹭归巢。它们掠过水面的瞬间,突然有几条鱼儿跃出水面,银亮的鳞片反射着最后的天光。李老师说这是湿地食物链完整的证明,他的眼睛里映着粼粼波光,像两泓清澈的泉水。

  夜幕降临,蛙鸣渐渐响起。我摸着口袋里捡到的三节废电池,想起李老师说过,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。远处城市的霓虹灯在天际闪烁,而这里,萤火虫正提着绿色的小灯笼在芦苇间穿行。这片湿地就像城市的肺叶,在昼夜不停地过滤着喧嚣与污浊,守护着无数生命的秘密。

  守护地球之肾——湿地

  "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"《诗经》中描绘的湿地美景,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湿地,这颗地球生态系统中璀璨的明珠,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,守护湿地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。

 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。它像一块巨大的海绵,调节着洪水与干旱;它像一台天然的净水器,过滤着污染物;它像一座巨大的粮仓,养育着无数生灵。武汉的东湖湿地公园里,我曾亲眼见过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栖息,它们或展翅翱翔,或低头觅食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。然而,这样的美景正在世界各地逐渐消失。

  湿地的破坏令人痛心。围湖造田、城市扩张、污染排放......人类活动正在蚕食着湿地的生存空间。洞庭湖面积缩减了近一半,许多珍稀鸟类失去了栖息地;一些城市的湿地公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"绿色沙漠",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。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,是我们对自然的漠视和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求。

  保护湿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行动。在杭州西溪湿地,我看到了志愿者们定期清理垃圾、监测水质的身影;在学校,我们开展了"湿地小卫士"活动,通过绘画、演讲宣传湿地保护知识;在社区,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,用实际行动守护家门口的那片湿地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汇聚起来就是改变的力量。

  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"保护湿地不仅是为了那些美丽的鸟儿和植物,更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湿地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"地球之肾"永葆生机,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