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烛
暮色四合时,书桌上的蜡烛便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。它静静立在玻璃瓶里,像一位披着银纱的舞者,等待着被点燃的那一刻。
当火柴擦亮的瞬间,跳动的火苗轻轻吻上烛芯,蜡油便顺着圆柱形的身体缓缓流淌,像一滴凝固的眼泪。橘红色的火焰在烛芯顶端轻盈地旋转,投下摇曳的光影,在墙壁上勾勒出变幻莫测的舞姿。我凑近观察,发现火焰分为三层:最外层是跳跃的金红色,中间透着温柔的橘黄,最里层则是神秘的幽蓝,仿佛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这簇小小的火焰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。一阵风吹来,它先是惊慌地摇晃,像被推搡的孩童,继而倔强地挺直腰杆,将光芒投射得更加明亮。蜡油无声地汇聚在瓶底,凝结成晶莹的琥珀,记录着它燃烧的时光。我忽然注意到,随着烛身逐渐变短,火焰反而跳得更加欢快,仿佛要用最后的力量绽放最绚烂的光芒。
记得小时候停电的夜晚,妈妈总会点燃一支红蜡烛。暖黄的光晕笼罩着全家人的脸庞,父亲的故事在摇曳的光影里格外生动。如今看着这截即将燃尽的蜡烛,我突然明白:它看似柔弱的身躯里,蕴藏着照亮黑暗的勇气;它转瞬即逝的生命中,诠释着燃烧自我的奉献。
当最后一滴蜡油坠落,火焰轻轻颤了颤,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。玻璃瓶里残留的烛泪,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,仿佛在诉说:光明虽然短暂,但曾经真实地温暖过这个世界。
跳动的暖光
玻璃罩里的蜡烛歪着身子,烛芯积着半截焦黑的灯花,像只缩着脖子的小虫子。奶奶总把它放在樟木箱顶上,说停电时才管用,可它身上的蜡油早就凝成了琥珀色的痂,显然很久没被点燃过。
台风天的夜里,整栋楼突然陷入黑暗。我摸着墙去找手电筒,却被奶奶拽住:“用这个。” 她划亮火柴的瞬间,橙红色的火苗窜出来,在烛芯上打着旋儿,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,忽大忽小地晃。
“小时候你爸怕黑,” 奶奶用剪刀剪掉焦黑的灯芯,蜡油顺着指尖滴在搪瓷盘里,“我就点根蜡烛放在他床头,看蜡油慢慢淌,像条会动的小河。” 她的老花镜反射着烛光,镜片后的眼睛亮闪闪的,像盛着两小团火。
妹妹突然举着作业本凑过来,烛光在数学题上投下淡淡的影子。“这道题怎么做?” 她的铅笔尖在纸上戳着,烛芯的火苗被呼吸吹得歪歪扭扭。我把她的头往旁边拨了拨,手却不小心碰到滚烫的玻璃罩,烫得指尖发麻 —— 原来温暖的东西,都带着点灼人的力量。
来电时,蜡烛已经烧去大半,蜡油在盘里积成朵不规则的花。奶奶小心地吹灭它,说:“留着下次用。” 可我知道,这半截蜡烛再也用不完了,它的光已经钻进我们说话的笑声里,钻进妹妹作业本的字迹里,钻进奶奶沾着蜡油的指缝里。
现在那盏烛台还摆在樟木箱上,玻璃罩里落着层薄灰。每次看到它,就想起台风夜跳动的暖光 —— 原来有些光明不用一直亮着,只要在黑暗里照亮过彼此,就会永远暖烘烘地,留在记忆里。
烛光备忘录
停电的夜晚,妈妈从抽屉深处摸出半截红蜡烛。它裹着经年的灰尘,像位退隐多年的老演员,突然被推回舞台中央。火柴擦亮的瞬间,整个餐厅突然变成了一幅伦勃朗油画,我们的影子在墙上长成巨人。
蜡烛流泪的方式很特别。先是顶端凹陷成小小的火山口,然后蜡油顺着螺旋纹路缓缓而下,在三分之一处突然凝固,形成透明的钟乳石。妹妹伸出食指想接住一滴,却被烫得"嘶"了一声。这滴蜡最终落在旧报纸上,凝成琥珀色的岛屿,正好圈住一则过期的台风预警。
最神奇的是光的变化。刚开始时火焰笔直如矛,把爸爸读报的眼镜照成两个小月亮;随着蜡芯渐短,火光开始摇曳,妈妈织毛衣的银针便跟着跳起光影之舞。当妹妹的童话书翻到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时,火苗突然剧烈晃动,仿佛在抗议这个悲伤的故事。
来电的瞬间,蜡烛突然变得很寂寞。妈妈却舍不得吹灭它,而是用茶杯倒扣住烛焰。当最后一缕青烟从杯口飘出时,我发现蜡油在盘子里凝成了中国地图的形状——台湾岛那块正好粘着妹妹掉落的饭粒。
现在这截蜡烛被重新包好,放回装纽扣的铁盒里。但那些被烛光吻过的记忆,却像蜡油般牢牢粘在了心上:爸爸眼镜上的光斑,妈妈指尖跳动的影子,还有妹妹在黑暗中突然变得很亮的眼睛。原来有些光明,从来不怕被现代文明收藏。
蜡烛
停电的夜晚,我从抽屉深处摸出一支白蜡烛。它瘦瘦小小,身上裹着一圈浅蓝的纸环,像一条安静的丝带。我把它立在瓷盘中央,擦亮火柴,火苗“噗”地跳上芯,先是一粒颤抖的豆光,继而舒展成一朵小小的橙色花。那光并不耀眼,却一下子把四周的黑暗推远,像温柔的手掌,抚平了夜的褶皱。
我趴在桌边,看蜡油沿着洁白的身体缓缓滑落,像透明的泪,又像凝固的时间。每滴油落下,光就轻轻一晃,墙上的影子也跟着起伏,仿佛一场无声的对话。母亲走来,把一杯热水放在我手边,烛光映着她的脸,额前的碎发变成了金色的绒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蜡烛燃烧的不是自己,而是把黑暗变成家的形状。
我拿起笔,在烛光下写作业。火苗偶尔“噼啪”一声,炸出极细的金星,像鼓励的眼睛。字句在纸上流淌,像一条被光点亮的河。写到累时,我抬头,蜡烛已矮了一截,却仍挺直脊背,像一位不肯弯腰的士兵。它知道自己的使命:只要还能发光,就不会让黑暗靠近半步。
夜深,电终于来了。我按下开关,房间瞬间被刺眼的白光填满。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晃了晃,像完成了任务的行者,轻轻熄灭,只留下一缕袅袅青烟,带着淡淡的松香。我小心地拾起那一小截残蜡,用纸巾包好,放进抽屉。它不再完整,却把今晚的温暖与勇气,悄悄种进了我的心里。
原来,生命也可以像蜡烛——不必长久,却要明亮;不必巨大,却要温暖。
红烛
星期五晚上,我正在写作业。忽然,停电了。我告诉了在开会的妈妈,妈妈说:“你点燃蜡烛,不就行了吗?”
于是,我找到红烛,用打火机将它点燃,继续写作业了。我的字在笔下流淌;红烛的蜡,在火的燃烧下一点一滴地流失。我的作业写完了,它也被火苗给无情地燃烧完了。它为了让我完成作业,情愿自己被火燃烧,灰飞烟灭。
此时此刻,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出现了老师,老师的一幕幕的举动,在我眼前回放。
敬爱的老师,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——我们,耗尽自己的青春,把您宝贵的时间无私地奉献在我们的身上,让我们在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,健康成长。敬爱的老师,您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,照亮他人。
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向老师敬礼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