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伙伴。它像一把双刃剑,既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快乐,也曾让我陷入沉迷的困扰,而这段与手机相伴的经历,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它正确相处。
记得刚上五年级时,爸爸给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,说是方便联系。起初,我只用它给爸妈打电话、查学习资料。有一次,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关于 “圆的面积” 的拓展题,我在家琢磨了半天也没思路,打开手机上的学习 APP,里面的动画讲解生动又直观,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解题方法。周末,我还会用手机和远方的表姐视频聊天,看她分享大学的生活,手机就像一座桥梁,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。
可没过多久,我就被手机里的游戏吸引了。那段时间,我总想着游戏里的关卡和奖励,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偷偷玩手机,作业拖到很晚才写,甚至躲在被子里熬夜打游戏。渐渐地,我的黑眼圈越来越重,上课总是走神,数学小测成绩也从原来的九十多分降到了七十多分。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,看着我通红的眼睛说:“手机是工具,可不能被它控制了啊。” 爸爸发现后,没有没收我的手机,而是和我一起制定了 “手机使用公约”:每天只能在完成作业后玩半小时,周末可以延长到一小时,并且不能熬夜玩。
一开始,我总觉得半小时太短,玩得不尽兴,但还是努力克制自己。为了打发不玩手机的时间,我重新拾起了喜欢的画画,每天写完作业就坐在书桌前画漫画;周末和同学约着去公园打球、骑车。慢慢的,我发现没有手机的时光也很充实。更让我惊喜的是,因为不再熬夜、上课专心,我的成绩又慢慢赶了上来,画画水平也有了进步,还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了奖。
现在,我已经能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了。遇到学习难题,用手机查资料、听网课;想放松的时候,看一会儿励志的短视频或经典的动画片;外出游玩时,用手机拍下美丽的风景和开心的瞬间。手机不再是让我沉迷的 “玩具”,而是帮我学习、记录生活的好帮手。
我终于明白,手机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。只要学会克制和合理规划,手机就能成为我们生活中贴心的 “双面” 伙伴,既带来便利与快乐,又不会影响我们的成长与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