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的扫帚声是这座宿舍楼特有的晨钟。
每天清晨五点,当月光还未完全褪去,那种富有节奏的“沙——沙——”声便准时在楼道里响起,像一把柔软的梳子,轻轻梳理着睡眼惺忪的黎明。我们会在这声音里翻个身,继续未做完的梦。

直到那个高考前的深夜,我见到了这声音的主人。
凌晨两点,我还在走廊尽头背书,忽然听见轻轻的脚步声。抬头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,正提着水桶和拖把,一级一级地擦拭着楼梯。她干活极仔细,先用湿布擦去浮尘,再用干布抹干水渍,遇到口香糖残渍,就蹲下身用小铲子一点点剔除。
“阿姨,怎么这么晚还在打扫?”
她直起身,擦了擦额角的汗:“白天打扫会影响你们学习。现在正好,你们都学完了,我也该干活了。”
后来我才知道,她负责三栋宿舍楼的卫生,却总在我们楼待得最久。她会把垃圾桶里的塑料瓶单独放好,留给收废品的老陈;会把同学们不小心扔掉的信件、照片擦干净,放在楼梯口的失物招领处;会在下雨天提前铺好防滑垫,虽然那并不在她的工作范围内。
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次月考失利后,我在楼道里发呆。她正在擦窗户,阳光透过刚擦亮的玻璃,在她周围形成一圈光晕。
“孩子,你看这玻璃。”她指着窗上的一块污渍,“刚擦完觉得挺干净,可换个角度,总能发现还有灰尘。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调整角度继续擦拭,“人生也是这样,总有个角度看起来不够亮堂,但只要你肯转个身,光就进来了。”
我愣住了。这个我只听过扫地声的阿姨,竟说出了最熨帖的哲理。
高考离校那天,我把所有的复习资料整理好送给她:“阿姨,这些纸您卖废品吧。”
她却认真收起来:“我孙子后年高考,我给他留着。这可是沾着你们灵气的宝贝。”
如今,大学图书馆的窗外也会传来扫帚声,却再也不是记忆里的节奏。那个用最朴素的劳作教会我一个道理——世界因每个人的尽责而洁净,人生因常拂拭而清明——的阿姨,成了我心中最美的晨光。
沙,沙,沙。那声音至今还在我心里响着,提醒我:真正的洁净,从来不只是扫去地上的尘埃,更是拂去心上的浮尘。